東北網3月21日電 『如今求學的孩子很累』,然而比孩子更累的是老師——每天平均12小時工作量,回家還要備課、批作業。昇學率決定著獎金和面子,還有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市民進日前對哈市部分學校教師身心健康的調查顯示:有72%的女教師處於亞健康狀態,50%女教師渴望接受心理輔導。
超負荷——教師身心俱疲
罰站一堂課、罰寫一百遍……種種校園體罰出自不同原因,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這些老師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問題。
『我們就像一部停不下來的機器』,采訪中,一位香坊知名的初中教師這樣形容老師的生存狀態。據了解,哈市初中教師平均每周12課時,有的甚至16至20課時。『每天摸黑出門,披著星光回家』,這位女教師說,在現行考試制度下,昇學率論高低仍難改變,不僅與獎金掛鉤,更重要的是『面子』問題。新課改也逼迫著教師及時更新知識。沈重的工作壓力下,女教師很少照顧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與家人很好地溝通,家庭危機日益凸顯。很多教師每天都在緊張中度過,出現急躁、失眠等癥狀。
高期望——教師難解壓力
對孩子過高的期望,使社會對老師的要求不斷昇級。除了應付每天的上課,老師要面對家長提出的『孩子成績下滑』、『要求調座、當班乾』等不同問題,還要給孩子和家長做心理疏導,弄不好就會遭質疑。每到期末,孩子和家長也要給本班老師打分。很多老師向記者呼吁:『誰來排解我們的壓力啊!』
對於補課問題,很多老師坦言:校內補課多是義務的,畢業學年補課收費每節課5毛錢,補一整天也不夠回家的打車錢』,她們承認『校外補課是維持生活的很大一筆收入,否則付出與回報難成正比』,因此呼吁『補課應市場化、規范化』,不再『地下操作』。
減壓工程正在逐步推進
采訪中,很多一線教師提出『減壓』建議——對教師進行定期體檢,使她們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粉筆全部換成無塵的,保護老師的身體健康;實行小科教師當班主任,解脫主科教師的繁重壓力……
記者從市教育局獲悉,教師減壓工程正在逐步推進——有關部門正在組織編寫《教師健康諮詢手冊》,免費發放到每個教師手中;將教師心理健康納入培訓計劃中,今年暑期全市培訓100名心理諮詢教師,對各種校園心理問題進行危機乾預。教育局要求各學校開展各種聯誼、文體活動,給老師宣泄和放松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