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2日電 是農民緊鑼密鼓備春耕的關鍵時節,也是決定『今年種啥』的最後時刻。21日,省農委、大連商品交易所和黑龍江省天琪期貨經濟有限公司共同舉辦了2006/07年度黑龍江省主要農產品生產與供求形勢分析會。會上,來自中國大豆網、中國玉米網、省農科院及省信息中心的有關專家對今年黑龍江省主要糧食品種的市場形勢和價格走勢進行了分析與預測。
水稻走勢趨旺增效重在定准位
在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的扶持下,近兩年,黑龍江省稻農的效益連連上昇。省農科院總農藝師矯江認為,當前水稻生產面臨的機遇大於挑戰,農民要想長效增收,應盡快確定自己的優勢市場,穩定客戶。粳稻是我省的種植和生產優勢,我省稻農應依托這一優勢細分國內市場,找准定位,拓展國際市場,擴大銷售。矯江建議我省稻農應重點關注以下五類市場:北方低消費缺米區、南方高消費缺米區、北方城郊真空區、高原粳稻缺米區和大城市高中低市場。
矯江說,按商品類型分,我國可分為稻米商品輸出、自給自足和商品依賴三種類型。其中商品依賴地區屬於常年缺米的地區,是我省水稻最大的消費區,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北方,人們習慣使用我省的粳稻米,這是我省稻米穩定大量銷售的最主要地區。但這類地區大部分經濟發展較落後,消費水平較低,普通稻米銷量較大。但在東南沿海地區,優質高檔稻米需求量近些年表現出很強的增長態勢,要往這裡銷米,就一定要注意確保優質,纔能保證收益。另外,由於缺水,北京、天津等北方大城市已幾乎停止種水稻,這些退出水稻生產的真空地區,是我省稻米必須穩定佔領的銷售市場。類似不被人們重視的空白市場還有雲貴高原粳稻區。我省有商品量大和化學污染少的優勢,完全具有搶佔市場的優勢。
就國際市場而言,粳稻米出口主要有澳大利亞和美國,兩國常年出口總量在100萬噸左右。我省今後每年可有500萬噸的商品量,因此完全有能力佔據稻米出口大國的位置。我省應該注意和穩定進口稻米的國家簽訂長期合同,這有利於減少稻谷生產的盲目性和提高稻米的商品價格。
總之,我省生產的稻米屬於國內外數量較少的粳稻品種,發揮良好的生態條件和無轉基因等特殊優勢主動開拓銷售市場,會大幅度提高我省稻米的商品價值。這需要我們深入研究世界的粳稻米市場,同時也需要國家出臺穩定的粳稻米出口政策。
玉米躋身工業原料市場變數最多
回望今年第一季度,玉米市場可謂大起大落。前兩個月,現貨市場延續了去年年末的漲勢,產區玉米價格持續上漲,玉米期貨更是成為今年最大黑馬,春節前後一輪暴漲,成交屢過百萬。臨近2月末,產區舉辦大型老糧拍賣,市場觀望氣氛漸濃,初現弱勢。3月份以後,市場利空因素逐漸增多,現貨價格小幅回落,期貨市場大幅回調,連創近期新低。
中國玉米網總經理馮利臣分析認為,自去年開始,東北地區玉米深加工企業的引領作用就開始逐漸顯現。據粗略統計,目前東北地區主要的玉米加工企業實際加工能力已突破1000萬噸。隨著產能的不斷擴大,加工企業正逐漸取代糧庫成為東北玉米收購市場的主角。而玉米從傳統的糧食、飼料工業原料變身為淀粉、賴氨酸、燃料乙醇等多領域工業原料後,影響其價格走勢的市場變數也大量增加。目前要分析玉米市場走勢,至少要考慮貿易商、存糧農民、陳糧拍賣、玉米出口、運輸因素、需求變化、政策因素、突發事件及疫情等。
馮利臣舉例說,由於東北地區糧庫改制,2005年前半年的糧食多數集中在農民手中,出現了比較特別的民代國儲的現象;當前年底玉米市場利好不斷,價格大幅上漲。多數糧庫看好後期紛紛入市搶購新糧。目前糧食多集中在糧庫,即貿易商手中,那麼在保管得力的情況下,後期何時出手完全看自己的選擇,市場價格裡面無疑會加上一些人為的炒作因素。還有,國家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將東北地區2003年以前收購的保護價玉米處理完畢。隨著各地的陳糧拍賣、中儲糧輪換活動加劇,勢必會對產區銷售市場帶來一定的利空影響。
綜合各方因素,馮利臣認為,隨著我國庫存的進一步縮小及消費的剛性增長,後期市場將出現供應缺口,市場的底部已經被有效抬高,總體走勢呈現穩步上漲態勢,隨著季節性變化市場可能出現階段性下跌,但受成本支橕跌幅有限。如無大的疫情出現,2006年很可能成為玉米市場的一個拐點,玉米市場的發展值得期待。
大豆弱勢震蕩為主高蛋白品種有利可圖
『從市場需求發展趨勢看,國產油用大豆商品量將逐漸出現減少。因此,國家在政策支持和引導宣傳上應逐步做出調整,在東北大豆產區,特別是黑龍江省重點發展高蛋白大豆及雙高大豆種植。』分析會上,中國大豆網總經理劉兆福的發言引起了與會人員的極大關注。
劉兆福認為,黑龍江省雖被列為國家高油大豆發展區,在國家的扶持引導下,全省高油大豆種植從種子培育到面積推廣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近幾年黑龍江省農民種植高油大豆並沒有提高收入。由於種植意識,出售習慣,流通環節復雜,訂單種植推開的面積有限,省內外大豆油脂加工企業大豆采購仍以混收為主。因此,農民種植的高油大豆只能作為普通大豆出售,並沒有賣上相應的高價。據國家有關質檢部門檢測,目前東北及黑龍江省高油大豆品種的市場競爭力仍不敵美國大豆;油用大豆上我們的惟一優勢是非轉基因。這一點,卻並不是所有油脂企業所看重的。
而且,油用大豆的市場走勢也不樂觀,全球總體供大於求形勢已經確立,禽流感疫情的影響短期內還不能消除,再加上進口大豆成本降低短期抑制國產大豆價格及壓榨能力過剩長期抑制國產大豆價格等多種因素,目前分析看,後期大豆行情將以弱勢震蕩為主。
劉兆福說,與此不同的是,近些年我省食用大豆的外銷量逐步上昇,已超過油用大豆;尤其是高蛋白及雙高大豆的市場需求量日增,價格走勢看好。按照有關專家預計,2005/06年度我國大豆蛋白工業原料需求約100萬噸,今後幾年將以每年15%即15萬噸的速度增長;全國城鄉居民食用及食品消費如按3%增長計算,每年也可增加30萬噸以上。近幾年,關內各省生產的大豆均以當地消費為主,河南、安徽等產量較大的省份外銷量也很小,黑龍江省食用大豆銷售已遍布關內大部分省份,我國今後食用大豆消費增加的貨源將主要由黑龍江省供給。因此,黑龍江省應抓住市場機遇,重視發展高蛋白和雙高大豆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