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2日電 黑龍江省是一個水資源總量偏少的省份,人均佔有水資源量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而據水利部門預測,從現在到2010年,黑龍江省年均用水量將以每年4.27%的速度逐年增加。顯然,在水資源總量不變的前提下,降低水消耗、提高水資源的有效利用是滿足社會發展最為有效的方法。21日,省水利廳副廳長胥信平在接受采訪時說,未來幾年,我省將在保障經濟建設的前提下,大力開展農業、工業和城市節水,盡快轉變以大量消耗水資源為代價的經濟增長方式,並形成有利於建設節水型社會的用水體制和機制。
農業:潛力巨大的節水大戶
『我省是農業大省,農田灌溉用水佔社會用水總量的70%,而目前全省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僅為0.47,因此開展農業節水潛力巨大。』胥信平介紹說,開展農業節水包括基礎設施的建設、改造和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兩者相比,基礎設施的改造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財力,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而節水灌溉技術有著成本低廉、效益顯著的特點。
水稻向來是農業用水的大戶,水稻灌溉的年均用水量為160~170億立方米,佔全省農業用水總量的93%。省水利廳基層總站呂純波副處長告訴記者,如果采用水稻控制灌溉的技術,不需要花什麼錢,水稻畝均用水量就能減少30%~40%,而且,水稻畝產產量還會提高。因此,未來一段時間我省將大力推廣這種先進的節水灌溉模式。
此外,以經濟手段來促進農業節水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目前,我省除少數試點地區外,絕大部分地區農業用水仍沿襲按畝收費的老辦法。由於用多用少都要繳納同樣的水費,導致水資源浪費現象十分驚人。按照目前0.47的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計算,全省農業生產中每年被浪費掉的水資源就接近100億立方米。因此開展農業水價改革,變按畝收費為按方收費,在農村實行計量供水,以經濟手段促進節水就十分必要而緊迫。
據悉,『十一五』期間,我省將完成52個大中型灌區水價改革的試點,在大中型灌區建立節水機制,並積極探索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引入供水地區差價、豐枯季節差價或季節浮動價格等更科學合理的農業水價機制。預計到2010年,全省農業綜合灌溉定額將由目前的每畝538立方米減少到每畝456立方米,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也將提高到0.55。
工業:循環利用是節水關鍵
隨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實施,我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工業用水也逐年增加。據了解,目前我省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只有55%%,而在節水措施發達的國家,已經達到90%;此外,我省城市輸水配水管網和用水器具的漏失率高達20%。這一低一高兩個指標說明我省工業節水空間十分巨大。
記者從省水利廳水政水資源處了解到,由於受自然條件、自然資源和歷史基礎等條件限制,我省各城市在工業節水方面的發展速度和差異還很大。今後,我省工業節水的重點是加快現有工業行業的結構調整和產品昇級換代,並重點加大火力發電、紡織、石油化工、造紙和冶金五大高耗水行業的節水改造力度,把節約用水納入到工業生產指標體系中,實行行業用水定額管理。
據悉,目前我省已有哈爾濱、大慶、鶴崗三個城市被列為全國節水示范城市,目前這三座城市正積極編制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其中,大慶市近年來堅持在水資源循環利用方面進行大力投入,目前,當地的水資源循環利用率已經達到90%。未來,全省其他城市將以這三個城市為榜樣開展節水工作。預計到2010年,我省將在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的情況下,把工業取水量的年增長率控制在1.2%,同時,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由目前的55%提高到65%,城市輸水排水管網和用水器具的漏失率下降到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