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3日電 從1986年實施第一個五年普法規劃至今,哈爾濱市已經連續實施了四個五年普法規劃。特別是『四五』普法規劃實施以來,全市共有717.9萬普法對象接受了普法教育,實際接受教育面達70%以上。
中國人有句俗話:『寧可冤死,不打官司』。而今,隨著普法工作的縱深發展,老百姓在自己權益受到侵害時,不再輕易選擇沈默。
2003年3月份,市民馬某加入某通信公司的網絡,當時的呼叫轉移費為每分鍾0.20元。從2003年6月1日起某通信公司擅自將呼叫轉移費用提價至每分鍾0.25元,兩個月多收取馮某2.40元。在此期間馬某多次與某通信公司協商履行原合同但遭到拒絕,故訴至法院。這樣的事例如果發生在20年前,不可思議,而現今『一元錢』小額標的案件不再稀奇。
2005年發生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使哈爾濱一時間成為全國聚焦之地,社會各界對該事件進行著不同評論,普通市民也站在自己的立場發出了聲音。哈市一家飯店女老板因松花江污染造成哈爾濱大停水,致使飯店停業而狀告污染元凶吉林石化公司,提出了要求吉林石化公司搬遷或停止排污,清理松花江污染,賠償經濟損失和身體傷害損失的訴訟請求,並發起松花江下游受害者對吉林石化公司的集團訴訟。盡管人們對此訴訟評判不一,但至少表明市民法律素質和法律意識大大提高,崇尚法治的行為習慣逐漸養成。
責任編輯: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