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3日電 20日,2006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在北京發布,哈爾濱市綜合競爭力在全國兩岸四地200個城市中名列第30位,較去年的第37位提昇7位。22日,記者電話采訪了中國城市競爭力課題組負責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倪鵬飛博士。他認為,哈爾濱創新結構、綜合效益、經濟規模等指標的提高是整體競爭力提昇的主要因素。
三項指標為綜合競爭力加分
據介紹,在城市競爭力表現指標中,增長指數反映城市一定時期內GDP的綜合增長,經修正的規模指數更准確反映城市綜合市場佔有率,效率指數反映城市的綜合生產率,效益指數反映城市綜合環境資源成本節約,質量指數反映城市綜合收入水平,就業指數反映綜合就業機會,結構指數反映城市高科技和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的比例。利用客觀數據和相關統計方法,課題組對200個城市進行計量研究。
對於哈爾濱綜合競爭力比去年提昇了7位,倪鵬飛分析認為,在創新結構、綜合效益、經濟規模方面哈爾濱具有相對優勢,3項指標分別排名第16位、第22位和第25位。正是這3項指標為哈爾濱的綜合競爭力提昇起到了關鍵作用。哈爾濱的就業指數處於中等水平,排名第32位。增長、質量、效率等3項指數分別排名第45位、第53位和第64位,表現相對弱勢,有待進一步提高。
生態環境不佳抵消領先優勢
倪鵬飛進一步分析了哈爾濱的優勢與不足。他認為,在人纔本體競爭力上,哈爾濱排名第58位,說明雖然哈爾濱市在人纔知識水平和健康水平上發展狀況不錯,但其他項目表現欠佳,拉低了整體的競爭力水平。哈爾濱的企業發展尚有所欠缺,表現相對較好的創新能力也僅排名第34位,如何放開管制、加強引導本地企業做大做強是哈爾濱城市競爭力提昇的重大課題。產業本體競爭力上哈市的表現一般,其中建築業方面表現突出,高居第11位。制造業和消費性、社會性、生產性服務業競爭力則都處於中下游水平。在公共部門方面,哈爾濱除了司法機構競爭力尚令人較滿意外,其他項目的發展程度都較為落後。在生活環境質量方面,哈爾濱在教育環境和保健娛樂環境領域具有一定優勢,但是生態環境不佳和居住購物環境不足抵消了領先項目的優勢。
潛力尚未得到充分發揮
倪鵬飛認為,在商務環境競爭力上,哈爾濱可圈可點的是市場競爭、經營環境和全球聯系的表現,但是人纔、資本、土地等要素發展尚不充分,基礎設施和宏觀需求條件也有所不足。在創新環境競爭力上,哈爾濱的科技服務體系、科技資源方面表現相對較好,但是城市環境優美度較低,『冰城』的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哈爾濱的社會環境競爭力相對較好,其中社會公平、社會保障方面的工作做得較好,但是社會包容度不足,文化融合度不夠,限制了競爭力的進一步提高。
中國城市競爭力課題組專家認為,哈爾濱市還需要進一步轉換政府職能,提高服務能力,重點在居住、交通等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上下功夫,加大城市對人纔和資本吸引度。同時,還應重視對本地人纔和企業教育培養,引進競爭機制,提高經濟效率,為城市整體競爭力的提高提供充足的養分。
哈爾濱城市綜合競爭力相關指標
指標名稱得分排名
結構指數0.1164 16
效益指數0.228 22
規模指數0.1187 25
綜合競爭力0.24429 30
就業指數0.0603 32
增長指數0.6719 45
質量指數0.0841 53
效率指數0.0073 64
注:以上數據出自《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