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4日電(記者 杜麗華)幾年來,黑龍江省一大批龍哥龍妹走出黑土地,尋求更廣闊的就業發展空間。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也從幾年前的自發無序發展成為組織化、規模化的更高層次。
記者從今天召開的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克山現場會上獲悉,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已逐步實現了『五個轉變』。
--輸出數量上,由小規模轉移向大規模轉移轉變。全省轉移農村勞動力從2000年的125萬人增加到2005年的402萬人,從佔農村勞動力總數的13.4%提高到42.6%。預計今年全省將轉移富餘勞動力450萬人。農民轉移就業己成為多數農民的自覺行動,呈規模推進態勢。
--輸出層次上,由單純體力型開始向技能型轉變。過去農民務工的領域,男的基本在建築工地作力工,女的主要在飯店作服務員。2004年以來,全省各地紛紛實行先培訓後轉移,從事技能與管理工作的勞動力大幅度增加。據統計,全省轉移農村勞動力中從事管理的29萬人,從事技術性工作的67萬人,二者佔轉移總數的23.8%。在全省新轉移的農村勞動力中,經過技能培訓的達到32.1%,經過培訓掌握一定技能的農民工平均月工資都在800元以上,高的幾千元。 『龍哥龍妹』的勞務品牌越叫越響,『打工』的層次正在不斷提昇。
--組織方式上,由自發盲目轉移向有組織轉移轉變。幾年來,各地切實加強了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組織領導,2005年全省有組織轉移勞動力186萬人。通過有組織的輸出,使農民出去打工由自發行為上昇為組織行為,由盲目流動變成定向就業,降低了農民轉移的成本,減少了勞務糾紛,保障了權益,增強了就業的穩定性。
--轉移的地域和行業上,由本地少數行業為主向國內外多行業轉變。過去,農村勞動力轉移以省內為主,主要集中在畜牧業、鄉鎮企業、建築業和餐飲服務業。2005年,全省轉移到二三產業的勞動力已達305.4萬人,佔轉移總數的76%。就業的工種由10餘個發展到70餘個,幾乎遍及二、三產業涉及的所有領域。從轉移的地域分布看,2005年轉移到省外的農民工達108萬人,到國外的14.1萬人。
--在轉移的時間上,由季節性、臨時性轉移向常年、穩定轉移轉變。近兩年來,隨著觀念的轉變、培訓的開展和有組織轉移的加強,農民工就業的穩定性增強,常年轉移的數量日益增多。2005年常年轉移的達157.2萬人,佔轉移總數的39.1%。常年轉移中有13.7萬戶已把戶口遷移到城鎮,有56.2萬人實現了舉家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