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4日電 3年來,哈爾濱市各街道辦事處陸續開辦了200餘家『愛心超市』,全市有10萬多人次的特困、低保、殘疾群眾受到資助。然而,記者近日走訪部分『愛心超市』時發現,有的『愛心超市』運行良好,贏得困難群眾贊譽;而有的卻開業時熱熱鬧鬧,現今冷冷清清。
安吉社區:賬目清晰群眾滿意
貨品一應齊全,賬目清晰,贏得特困群眾贊譽,這是記者在撫順街道辦事處安吉社區『慈善超市』看到的景象。
17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道裡區安化街123號院內的『慈善超市』,超市裡小到毛巾、香皂、洗衣粉、衣服、鞋子、襪子,大到棉被、褥子、相機、電視機,各類『貨物』一應俱全。正在超市領物品的低保戶小郭對記者說:『這兒東西挺全的。自打2003年有了這個超市,殘疾人鮑大叔的生活用品都在這兒包圓了。慈善超市幫了我們很多忙。』
據了解,為防止物品流失或發放不當,安吉社區『慈善超市』有4名專職人員,他們制定了一整套的接收和發放捐贈物品制度:首先,在本區域進行調查走訪,確定並登記需要救助的特困家庭,建立所需物品申報制,工作人員再根據調查走訪的實際情況確定救助物品,發放領取物品卡,特困戶持卡到『慈善超市』領取物品。
宣信社區:屋內蒙塵貨架缺貨
在南崗區十字街2號,記者找到了蘆家街道辦事處宣信社區『慈善超市』。這是一間獨立的黃色平房,外面共掛有『南崗區蘆家街道辦事處、宣信社區居民委員會』,『蘆家宣信愛心超市』等五塊牌匾,屋內並排放置的兩張木桌上布滿灰塵,桌子右側堆放了七八袋東西,棉被、幾摞衣服分別疊放在四層貨架上。
記者以『宣西社區』某低保戶親戚的身份進行諮詢,一位帶眼鏡的女同志建議記者去十字社區,因為『那裡做得比較好,有幫扶單位』。
記者采訪了7位附近居民,其中4位居民表示知道這個『愛心超市』,但已有兩年沒見這屋子開過門了,有3位居民則表示不知道這裡有個『愛心超市』,他們告訴記者:『那屋子應該是個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