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幣接連被盜掘
2月12日,在賓縣平坊鎮益陽鄉永慶屯耕地內,一輛紅色夏利車載著一女三男開進了空曠的耕地內。4個人行跡鬼祟,拿著一個金屬探測儀,在地裡搜尋起來。沒多久,隨著探測儀的報警提示,幾個人從車上拿出鐵鍬,就地挖掘起來。大約10分鍾後,一個鏽跡斑斑、類似大鍋的鐵盛器赫然顯現。幾個人欣喜若狂,隨即用鐵鍬繼續往下挖。由於用力過猛,『鐵鍋』被挖破,裡面一串串古幣漏了出來。四個人立刻連鍋帶古幣一同搬進了轎車的後備箱內。與此同時,附近村民聞訊而至,現場出現了哄搶古幣局面。四個盜掘者則帶著大量古幣逃離現場。
據永慶屯耕地承包人李艷春介紹,第二天早上,村民發現,在最初發現古幣的大坑附近,又多出了兩個大坑,旁邊散落著少許古幣,坑內還有一個被破壞的鐵盛器。在此後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10畝耕地內竟然先後又出現了八個坑,但究竟是何人所為,坑內是否挖出了『寶貝』,不得而知。李艷春回憶說,每到開春耕地時,村民時常可以從泥土裡揀到一些古幣,大家都把這塊地稱作『大錢地』。
據賓縣文物管理人員介紹,3月1日,這股『挖寶風』又席卷到了賓縣三寶鄉。當天,在三寶鄉耕地內,近200斤的古幣被人挖出,隨後被販賣流失。賓縣有關部門得知情況後立刻采取措施,經過警方配合,村民們將藏在家中的古幣拿出,但已經不足70斤了。
記者目擊盜掘現場
3月23日,記者和賓縣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一起來到平坊鎮益陽鄉永慶屯的古幣被盜掘現場。記者看到,這裡一共有8個大坑,坑的大小和形狀基本一致,坑與坑的間距不超過3米。一個直徑約80厘米、深約70厘米的圓形大坑周圍的泥土上還留著鐵鍬挖過的痕跡。有的大坑被人回填,現場一片狼籍。文物管理人員說,2月12日被盜掘的約300斤古幣和三個鐵盛器就出自於這裡。出土的古幣中有『開元通寶』、『淳化通寶』、『皇宋通寶』等10多種古幣,大都是千年以前唐、宋、金時代的流通貨幣。三個大坑內的土層有紅燒土的痕跡,證明當年有人在這動過火,從以上的特征可以證明,這裡很可能是當時金代人在此居住過的地方。
賓縣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表示,為遏止『挖寶風』,賓縣政府兩次下發公告,禁止挖掘當地河道兩岸沿線和河床內的古化石。同時,賓縣文體局、公安局和文物管理所還聯合下發了通告,並要求參與盜掘古幣的村民限期上交文物,包括古生物化石、古幣、古雙魚銅鏡、古三足銅鍋、古香爐等一切在該縣境內出土的文物。
同時,針對永慶屯發生的盜掘事件,平坊鎮公安局也展開了縝密的調查,案件正在偵破中。
盜掘文物由來已久
據哈爾濱是文物管理站劉站長介紹,『挖寶』之風最早源於古生物化石的買賣。2005年12月20日,在三寶鄉附近天然形成的河道內,由於受到河水衝擊和沙土流失等因素的影響,大量的古生物化石破土而出。部分村民將形狀奇特的化石拿回家中收藏。與此同時,三寶鄉內頻繁出現一些『生意人』,他們以50元甚至2000元不等的價格,向村民收購化石。消息很快傳遍了賓縣,附近村民紛紛來到河道兩側開始挖掘,出土的化石現場交易。一段時間,河道兩側幾乎一步一坑,珍貴化石被盜掘殆盡。經文物工作人員確定,這些化石大都是猛?象、披毛犀等珍稀古生物化石。2005年年底,『挖寶風』在賓縣迅速蔓延,一些『挖寶』的人開始利用金屬探測儀盜掘地下埋藏的金屬文物。直徑為50厘米金代六耳銅鍋、直徑約在20至30厘米的金代六耳鐵鍋和銅鏡紛紛農民們被挖出。
劉站長說,在賓縣出土的古生物化石,對研究地球演變、動物進化以及當時的地理和氣候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但由於不法分子為利所趨,不惜大肆進行掠奪性甚至毀滅性的挖掘,造成了極大的資源破壞和浪費。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盜竊、哄搶、私分或者非法侵佔國有文物的,以牟利為目的倒賣國家禁止經營的文物的,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