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5日電(記者高長利)七臺河市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把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增強整改工作實效的關鍵,特別是在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上,采取得力措施,標本兼治,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贏得了廣大群眾的稱贊。
抓難點著力降低群眾看病費用
在征求群眾意見中,『看病貴』問題成為一大熱點。『看病貴』問題的存在,直接導致部分群眾特別是社會弱勢群體有病看不起。為此,七臺河市多方著手,對『看病貴』問題進行綜合治理。
七臺河市從規范管理入手,降低藥品價格,嚴格落實國家關於藥品的價格規定,努力遏制醫藥購銷中的不正之風。在全省率先啟動了藥品集中招標采購,招標藥品品種達1772個,招標品種平均降價率為25%,僅此一項,2005年一年就讓利於患者436萬元。今年,該市又將22個品種的常用藥品實行降價,平均降價率為15%,進一步減輕了患者負擔。
七臺河市加大力度,糾正醫德醫風,淨化醫療環境。以整治『收紅包』、『吃回扣』、和『開單提成』現象為突破口,先後出臺了『五承諾、五樹立、五禁止、七條禁令、八不准』等一系列制度,特別是對『收紅包』、『開單提成』進行有獎舉報。2005年,共接到舉報12起,經查實獎勵舉報人3人,查處醫務人員41人。各醫院共拒絕吃請719人次,退紅包30600元。對此,群眾拍手稱快。
醫療、藥品廣告泛濫,特別是虛假廣告讓百姓深惡痛絕,對此,七臺河市采取有力措施,整頓醫療醫藥市場。下發了《關於開展整頓醫療廣告市場的通知》,組織衛生執法、公安、工商、宣傳等部門開展聯合集中行動,取締非法廣告和虛假廣告35則。取締非法診所32家,規范不合格診所102家,處理不法游醫9人,清理私招濫聘的非衛生技術人員19人,極大地增強了群眾的醫療安全感。
為使群眾看病買藥少走彎路,少花冤枉錢,2005年4月,七臺河市在全市五家二級以上醫院開通『健康諮詢熱線』,負責為病人推薦花錢少、療效好的治病方案,為廣大群眾和患者搭建了一個求醫問藥信息平臺。熱線的開通,深受廣大群眾歡迎,截止目前,累計接受健康諮詢9670人次,解答諮詢問題1.2萬多個,為群眾節省醫療費用30萬元。
七臺河市還大力開展義診活動,每年從6月1日起到10月1日,在人口比較集中的桃山公園和仙洞山公園,開設黨員義診服務臺,利用晨練的機會為群眾義診。2005年,共出動黨員醫護人員1060次,為群眾免費測量血壓4萬餘人次,解答健康諮詢近10萬人次,在方便群眾的同時,還為群眾節省費用近50萬元。
抓重點 改善農民就醫環境
『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在農村尤顯突出。七臺河市把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重點放在農村,著力改善農村醫療條件。為方便農民就近就醫,七臺河市切實改善農村醫療基礎條件。去年以來,多渠道籌資380萬元,對8所鄉鎮衛生院進行了改造,加快更新了鄉鎮衛生院醫療器械,還及時將市、區(縣)醫院醫療器械更新換代的一批價值60多萬元的醫療設備,無償捐贈給鄉鎮衛生院,使農村醫療設施建設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為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七臺河加快推進了農村合作醫療。制定出臺了《農村新形合作醫療辦法》、《補償方案》及《基金管理辦法》,使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得到了健康順利地開展。2005年,市、縣兩級政府拿出79萬元用於補貼農村合作醫療所需資金。目前,全市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已達13.1萬人,參加率達80.2%。年初以來,通過合作醫療接待參合農民診療和住院1500多人次,報銷醫療費30多萬元。
農村醫療衛生技術人纔短缺,間接地造成了農民看病難。2005年,七臺河市在加強對農村醫療衛生技術人員培訓上下功夫,有計劃地選派鄉村醫生到上級醫院和大中專院校進行學習鍛煉。目前,已培訓鄉鎮衛生院院長、主檢醫師和鄉村醫生423人,佔應培訓人數的78%。這個市還在鄉村醫療技術人員隊伍中開展『拔尖人纔』評選活動,組織『拔尖人纔』成立了鄉村醫療技術協會,定期交流醫療信息,研究疑難病癥,鄉村醫療技術人員的整體技術水平明顯提高。
抓建設 完善醫療救治體系
醫療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群眾就醫看病。2005年,七臺河市多渠道籌措資金9000多萬元加強醫療體系建設,先後建成並投入使用的有七臺河市人民醫院門診綜合樓及傳染病區、市緊急救援中心、市疾病控制中心和勃利縣疾病控制中心,新增建築面積三萬多平方米,新增床位260張。此外,還投入近1000萬元,購進彩超、16排CT直線加速器、核磁共振儀、C型臂、高壓氧倉等先進診療設備。使全市醫療設施條件從根本上得以改觀,醫療救治體系基本健全。老百姓高興地說,以前很多病得到哈爾濱等大城市去確診,現在很多病在家門口就能確診了。
七臺河在各大醫院實施『科技強院、人纔興院』戰略和『醫療衛生人纔工程』。在人纔培養上,制定了分層次的人纔培訓計劃,每年選送優秀人纔到各大院校、國家知名醫院學習進修,還分學科建立了7個專業帶頭人梯隊。這一工程的實施,培養了大批優秀人纔,先後有48名優秀專業技術人纔被提拔到各級領導崗位,136人走上了技術領導崗位。
如今不用出七臺河就能看上病,治好病,已經成為七臺河人廣泛的共識。市民高興的說,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開展,讓我們老百姓能夠看上病,看得起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