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6日電 記者從25日召開的哈爾濱市群力新區總體城市設計評審會上獲悉,來自清華大學、哈工大、北京新都市顧問公司、同濟大學、英國阿特金斯等設計單位的投標方案將在26日確定最後中標結果。4月1日起,中標方案將在哈爾濱市中央大街和市政府公開展出,並征集市民意見。
記者在評審會現場看到,由美國、法國及國內北京、上海、寧波的12位規劃專家逐個聽取了國內外設計單位的投標方案講解。而幾乎所有方案都圍繞著『生態環保』、『現代人居』等概念作文章,並在分質供水、綜合管廊、熱電聯產等基礎設施建設上具有集約高效、節能創新的大膽嘗試。
據哈爾濱市群力新區開發辦主任邊洪霄說,經過長達8年的醞釀,在2005年11月24日市政府批准群力新區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哈市群力開發辦面向國際進行群力新區總體城市設計方案招標,要求投標方案遵循科學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設計原則,確保新區總體城市設計走在時代前列。同時,導入現代設計理念和保持哈市固有的城市風格相結合,既有包容,又有發展。目的是進一步明確群力新區整體城市形象熏包括建築體量,建築風格及空間關系等,充分認識和發揮該區域的自然生態景觀價值,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及城景相融的理念,通過多元化的住宅建設設計,創建群力新區智能化、生態化的人居環境。
相關資料
一、群力新區基本概況
群力新區位於哈市城市西郊,屬於城鄉結合部。其范圍:東起何家溝,西至四環路;南起哈雙北路、機場快速路、工農大街,北至規劃群力堤。佔地面積2733公頃,其中集體土地約843公頃;國有土地820公頃(其中國有農用地360公頃);其餘1070公頃均為鹽鹼地、河漫灘、廢棄地等未利用土地。區域內共有群力、松江、新星三個行政村,沈家屯、朱順屯、四方臺三個自然屯,約有1.4萬人口。地上建築物構築物基本上是村民住宅和溫室、漁塘、大棚,以及公企單位的廠房、物料倉庫等。
二、群力新區總體規劃基本概況
根據國務院批准實施的《哈爾濱市城市總體規劃》,群力新區是哈市城區向西、向南拓展的主要方向,並被省委、省政府批准實施的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規劃納入其中,重點建設高新技術研發區、總部經濟服務區及生態社區,從而實現老城區人流、資金流、信息流向新區轉移,使其成為哈市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增長點和哈大齊工業走廊的研發、服務基地。群力新區規劃總建築規模約2800萬平方米,新區規劃人口32萬人。整個新區由城市三環路和延伸的康安路,劃分成九個功能體,在空間結構布局上呈『一核、兩帶、兩軸、七片、一水系』的空間格局。
一核:為中央商務區。
兩帶:一帶為沿康安路規劃的景觀綠化帶;另一帶為沿江規劃的游覽觀光帶。
兩軸:為交通軸和景觀軸,一是由康安路和規劃三環路組成的交通軸;二是由齒輪路至江邊廣場,天平路至江邊廣場組成的景觀軸。
七片:是指通過方格網將整個新區劃分成七個大型居住組團。
一水系:為充分發揮群力新區水資源豐富的優勢,增加區內水系和綠化景觀效果,規劃在區內建設一條長10公裡,寬20至30米、平均水深1.5米的城市內河。沿水系兩側修建25至30米的綠化帶,建設特色公園、游憩廣場、景觀標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