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8日電 當性知識登上大中學課堂時,社區待業青年和農民工卻游離於『神秘』的性知識之外。為此,哈爾濱市南崗區花園辦事處所轄5個社區為待業青年和農民工開展了『成長之路培訓』,『游戲式、遞進式』的教學模式讓他們撩開了『性』的神秘面紗。 日前,記者旁聽了一堂『艾滋病模擬性行為』的實驗課。在課堂上,記者看到教室裡早早就已人滿為患,在35名正規學員中農民工佔了絕大多數,旁聽的學員有四五十人。據該課堂主持人、繁榮社區計生乾部邵曄介紹,剛開展這個課時,由於很少有人來,每個社區只好搞攤派,一些人是被『強拉硬拽』來的。幾堂課下來後,『旁聽生』比正式學員還多。
邵曄首先在黑板上寫下『艾滋病』3個字,然後提出了第一個問題:『你首先想到了什麼?』 沒等學員回答,邵曄將35張卡片裝入一個信封,讓每位學員抽出一張。 記者看到,35張卡片上寫著家庭婦女、教師、護士、公務員、艾滋病人護理者等代表多種職業或人群的『名稱』。 邵曄說:『現在,你拿在手裡的卡片就代表你自己,你認為你能不能感染艾滋病?』 邵曄在黑板上畫出『安全區、中間區和危險區』三個區域,讓學員將『小卡片』沾到黑板上不同的區域裡並說出理由。一名學員將『護士』放入危險區,他認為針頭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代表教師、公務員等的學員將卡片放入了安全區。
邵曄提問:『你們認為職業、地位與艾滋病有關嗎?』大多數學員都認為有關系。 邵曄仍不做總結:『好,讓我們從後面的「換水游戲」中進一步找出結論。』 每名學員的桌上都放了1杯水及1支注射器,其中一杯被邵曄偷偷滴上了燒鹼溶液,代表『艾滋病感染者』。邵曄要求29名學員相互間用注射器『換水』6次,其餘6名學員則『換水』1次,每一次『換水』則代表一次『性行為』。
最後,邵曄用帶有酚?溶液的水滴入每位學員的杯子進行檢測,水如果變成紅色則表明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換水游戲』的結果讓學員們一片驚呼:換水6次的感染概率超過了一半,而換水一次的則只有一人『感染』。
學員們總結出:危險、無安全措施的性行為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幾率越高。同時,他們又總結出:感染艾滋病取決於你的行為,而不是你的職業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