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30日電 經過正式開庭後的不眠之夜,29日天還沒亮,王建群就起床了。他騎輛破舊的自行車,匆匆趕往勞務市場——他必須找到一份能養活自己的工作,纔能在北京堅持到案件宣判的那一天。
兩個多月不見,眼前的王建群清瘦了很多,黝黑的臉龐又添滄桑。他說,自從接到法院的開庭通知後就沒睡過安穩覺。原來每天都盼著案子能有進展,但真等到了開庭,卻又忐忑不安。回想自己在北京苦熬的每個日日夜夜,想到自己一個普通農民要和北京一家享譽海內外的大醫院對簿公堂,王建群說,壓力之大無法用語言來描述。
王建群回家陪父母過了春節後,2月7日,他再次回到北京,在距離北京20多公裡外的郊區租房安頓下來。為了維持在北京的生計,王建群到處找活兒乾。每天天剛蒙蒙亮,王建群就騎著借來的自行車在幾個工地間奔波。因為沒有技術,他乾的都是一些力氣活,或者是打掃衛生這樣收入微薄的零活,勉強維持溫飽。由於三天兩頭就要跑弟弟的案子,王建群常常向單位請假,為此他多次被用人單位開除,有時連工錢也拿不到。艱苦的生活嚴重影響了王建群的健康,近一個月來,心力交瘁的王建群兩次患重感冒,病倒在床上。
但在王建群眼裡,這些困難根本不算什麼,更無法將他擊倒。他說,是好心人的無私幫助讓他得以堅持到現在。在他居住的七棵樹村,許多村民在得知這位東北農民來北京是為了給慘死的弟弟打官司後,都對他的不幸給予了深深的同情。鄰居們做了什麼好吃的,都會叫他過去一起吃;看他吃飯有上頓沒下頓,附近的小飯店還經常為他免費提供食物;有時,王建群沒了經濟來源,身上分文皆無,一些熱心的鄰居還主動借錢給他。大家都鼓勵王建群一定要支橕下去,為弟弟討回說法。這份真情溫暖著王建群,給了他極大的精神支持。
經歷了弟弟慘死的變故,數月的磨練讓王建群倍加堅強。能在法律面前與同仁醫院正面交涉,是他盼望已久的事情,他希望九泉下的弟弟能因此感到些許安慰。王建群說,不管在北京的生活如何艱難,他始終堅信:沒有過不去的坎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