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31日電 同事合伙包車上下班,『專車費』平均每人110元;幾家好朋友共請一個保姆,費用節省1/3;隔壁鄰居合訂一份報紙,每家負擔一半……近日,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很多市民在日常理財中精打細算,搭伙花錢。
市民張女士家住南崗區大成街,每天上下班要倒兩次公交車,擠得要命不說,一個月下來光車票錢要花費八九十元。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得知單位裡有幾位同事住在自己家附近,便組織大家共同包了一輛面包車,每天早晚接送上下班。600元包車費平攤下來每人110元,比乘公交車略貴一點兒,卻享受到了『專車』待遇。
今年初,家住道裡區河松小區的劉大爺偶然發現住在對門兒的鄰居每天與自己一起買報紙,便提出兩家合伙訂一份,各出資一半,鄰居滿口答應。兩家輪流看了三個月的報紙後,劉大爺深有感觸地說,『共看一報』不但省錢,還拉近了鄰居間的感情。
記者從報達家政公司了解到,現在很多市民中流行合請保姆,這些市民家中的活兒不多,只需計時工每周上門一兩次,如果每次單獨付錢比較貴,很多市民乾脆聯合幾位朋友共同『包』下一位計時服務員,按月付費,大家均攤,每周分別上門服務,這樣費用可節省1/3。
據了解,諸如此類的搭伙消費在市民生活中越來越多,所涉及的行業也在不斷擴大,同寢室的大學生合買電腦、單元裡的鄰居合伙裝修、兩家孩子共請一個家教、外來打工者合伙租房……搭伙花錢已漸漸成為市民的一種『省錢』的時尚選擇。
對此,哈商大從事經濟學研究的張老師認為,市民這種搭伙消費其實是一種科學的消費方式。除了可以省錢之外,搭伙消費還具有超值服務、共擔風險、增進合作者的感情等很多益處。同時,律師提醒,因這種消費涉及到多個成員,當花錢的金額較大時,最好簽一份書面合同,約定幾方的權利和義務,避免出現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