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日電 隨著價格的不斷走低,數碼相機已逐步普及。然而一旦出現故障,要維修可就難了:維修點難找、維修價格高成為困惑消費者的問題。
哈市陳先生最近不小心把卡西歐數碼相機鏡頭摔變了形,他立即找到相機的銷售點詢問售後維修地點,卻被告知哈爾濱沒有維修點,最近的維修點在沈陽。由於急用相機,他只得找到一家相機維修點。維修人員看了一眼相機後,說鏡頭已經損壞,如果修復至少得450元,如果需要換配件的話價格就更高了。
據業內人士介紹,人們使用相機時難免磕碰,而這種人為損壞不在保修范圍內,因此就給數碼相機維修市場帶來了巨大的利潤空間。現在很多相機維修點只要拆機維修基本都要百元以上,如果更換配件,一個相機修下來的錢甚至要貴過買個新的。而暗箱操作、不明碼標價、看相機的貴賤『下菜碟』,更成為一些維修點宰客的常用手段。
今年元旦開始實施的《家用電器維修服務明碼標價規定》,要求從事家電維修服務的經營者必須按規定實行明碼標價,然而在相機維修市場,價格監管卻還是一個盲點。有關人士呼吁,有了好的規定,還應有好的落實和監管措施,把規定的內容切實落到實處。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