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3日電 清明即將來臨,市民政局殯葬管理所主辦的『文明祭掃過清明』系列活動也拉開了帷幕。昨天,『植樹祭故人』活動在哈爾濱皇山公墓正式開始,來自哈爾濱市以及部分省內城市的100多人親手植下了100棵松柏,將對故人無盡的思念寄托在青青翠柏中。參加植樹的人紛紛表示,用這種方式祭奠故人非常有意義。
49歲的劉憲春這次是第二次同妻子一道來參加活動,還帶來了正在上學的女兒和朋友。劉憲春的母親和岳父相繼去世多年。三年前,夫妻二人來到哈市做生意,由於哈市的生意離不開人,在兩位老人忌日的時候,他們沒有時間趕回去。劉憲春夫婦告訴記者,去年,兩人就參加了植樹活動。今年再次來到這裡,看到去年種下的樹郁郁蔥蔥,心情特別高興。這次他們在皇山公墓又種下了兩棵銀杉樹,希望通過植樹來遙祭已故的親人。
劉憲春的女兒劉姍姍植樹後興奮不已,她高興地說,用這種文明的方式來祭奠親人特別有意義,應大力提倡和推廣,要是明年有時間一定還要再來哈爾濱植樹。
市民於月平一早帶著10歲的兒子來到墓地,雖然她身體單薄,但她還是拿起鐵鍬,和兒子一起挖下樹坑,又一起將一棵銀杉樹放入樹坑中。填完土後,打了滿滿一桶水,給銀杉澆灌一遍,還在樹旁放上一束白色的菊花。她站在樹旁靜默了一會兒後,讓兒子將一張寫有『獻給我最敬愛的姥姥,永遠的思念』的標簽貼在了樹上。
於月平對記者說:『孩子從小跟著姥姥一起長大,對姥姥感情頗深,但遺憾的是孩子的姥姥去年病故了,孩子非常懷念她老人家。』她告訴記者,樹木常青,代表著思念之情長久。樹木從栽種到成長,需要多年的時間,而她對母親的思念也是長久的。她表示,從今以後,每年的這個時候她都會來這裡看自己栽種的樹,追憶逝去的親人。同時,這次也是難得的一次公益活動,希望能夠讓10歲的兒子在植樹中受到教育。兒子也悄聲說,明年想來這裡看看這棵樹長多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