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7日電 近日,有讀者紛紛給記者打電話反映醫保卡的使用不明問題,5日記者暗訪了哈爾濱市部分醫保定點單位,發現違規使用醫保卡的現象不僅醫院存在,藥店的問題也不少。
5日,記者拿著家人的醫保卡來到哈醫大二院耳鼻喉科看病,醫生沒有查證記者是否是醫保用戶,直接為記者進行了檢查,然後開了處方。市民王女士也向記者反映,其父親不久前得了肝癌住院治療,在護理期間王女士腰間盤突出病犯了,就利用父親的名字為自己拍了一個腰部CT片。
市民李某打來電話說:『我家住在建國街,附近居民樓牆壁上張貼「高價收藥」的小廣告下寫著「醫保卡換現金」的字樣。』記者撥通了廣告上的電話與一個男藥販子取得了聯系。該男子告訴記者,醫保卡串取現金的比例是70元觀金換醫保卡刷出的100元藥品。經過討價還價,最終達成75元現金換100元藥品。該男子稱,無論是省醫保還是市醫保,按照要求購買指定藥品,雙方即可成交。當記者問到哪個藥店購買時,該男子說:『只要能刷卡買藥就行。』在閑聊中該男子告訴記者,他們『串現』收來的藥一般都送往藥品批發站或者通過熟人直接賣給藥店,賺得差額;有時也將換來的藥賣給個人。
在藥店采訪時,許多持省、市醫保卡的消費者告訴記者,用醫保卡可以劃生活用品,如洗發香波、衛生紙,找找熟人還能買到藥字號的化妝品。市民趙女士說:『我是一個多月之前買藥時知道可以買生活用品的,可今天再來買時營業員說,由於上面查的緊,所以撤櫃了,過一陣管得松了讓我再來買。』
據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醫生介紹,醫保違規主要有三大類。一類是以藥串藥或以物串藥。醫保票據打出的是符合醫保報銷規定的藥品,實際上,病人拿到手的是非醫保藥品,甚至可以開出如化妝品、保健品等其他用品,但這已是最早的做法,現在大多醫院已不這樣做了。第二類是多開貴重藥品、使用高檔醫療儀器檢查。一般病人住院後,只要說有醫保,在幾種同樣對癥、同樣能達到療效的藥品中,醫生肯定開貴的。如按相關規定,半身不遂、糖尿病等病人住院,每月費用不能超過1萬元。許多醫院收治這類病人,不管病情輕重,住院費每月肯定花夠1萬元,只要不過上限,醫生就不違規。 第三類是倒賣醫保發票。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將醫保發票倒賣給非定點醫院,或給沒被列入醫保范圍的治療項目、科室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