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建議改線效果圖。
東北網4月7日電 6日,哈爾濱市道外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近日召開的『哈爾濱繞城高速公路東北段改線』專家論證會的情況,再次呼吁對哈爾濱繞城高速公路東北段局部線位進行調整。
據介紹,天恆山是哈爾濱市城區范圍內唯一的一座自然山脈,其森林植被覆蓋面積達70%%,被譽為哈市天然的綠肺和氧吧。其自然生態是哈市城區絕無僅有的。目前,天恆山風景區已列入哈爾濱市發展規劃和哈爾濱市重點開發建設項目,天恆山臥龍寺、天恆山滑雪場等旅游開發項目即將開工建設。建成後的天恆山旅游風景區,將成為哈市又一旅游勝地。
但是按照上個世紀90年代規劃建設方案,將在天恆山山頂以下40米處、距離地面20~30米處修建穿山隧道2.1公裡。目前,哈爾濱繞城高速公路已建成其中東南段的3公裡高速公路(恆西屯至曲路屯段)。
據有關人士介紹,由於周邊磚廠多年挖山取土燒磚,天恆山山體已經嚴重破壞,隧道進出口的開挖,將進一步危害局部山體穩定,並可能引發塌方、滑坡、軟土層滑移等不良地質病害。土表裸露、土質松軟,還會增加水土流失量,造成溝渠淤積,積水淹漫農田。風景區附近修路修隧道,將會付出破壞自然資源和犧牲生態環境的代價。此外,高速公路兩側是農民主要生活區和作業區,公路兩側330米控制線不但浪費了土地資源,並且涉及215戶居民拆遷,拆遷面積近11萬平方米。修建穿山隧道,還將直接導致天恆山風景區滑雪場無法建成,臥龍寺建於空洞之上。
15位專家:13人贊成保護
在今年我省兩會期間,就有代表提出了《改變哈爾濱繞城高速東段走向》的議案。相關提案,還被代表帶到了全國兩會上。交通部部長李盛霖對代表們的提案給予高度重視,兩次向代表們了解相關情況,並明確表示:哈爾濱繞城高速公路北段隧道『工程暫停,重新論證』。
為此,3月22日,哈爾濱市規劃局組織專家召開了『哈爾濱繞城高速公路東北段改線』專家論證會,與會的15位專家中,有13位支持保護天恆山。
在專家論證會上,省交通廳原總工程師張棣威說,修建隧道就是為了不破壞天恆山,車輛在隧道中通行,沒有噪聲、尾氣等污染。而東北林業大學的聶紹荃教授則強調,目前計劃修建的隧道兩邊植被保持良好,有約1萬平方米,如果修隧道就會破壞這些植被。
曾參加過昆明高速公路改線論證的馬建章院士說,哈爾濱需要更多的綠地。他舉例說,國家發改委、交通部等部門已經批准修建的高速公路,因影響自然生態而對線路作出調整的,不乏比原方案多支出9億的先例,可見保護生態環境有多重要,天恆山對於哈爾濱市來說,也就是這麼重要。
金鑒明院士說,哈爾濱市的定位是建設東北地區的國際化現代城市,而對現代化城市聯合國有六條標准,其中第六條就是把自然引入到城市中,否則就不算國際化現代都市。省環保局原副局長劉鳳凱說,天恆山最重要的是景觀和自然性,人工是恢復不了的。
兩套方案:避山而過
在專家論證會上,絕大多數專家同意線位調整。哈爾濱市政工程設計院的李樹彬院長說,根據哈爾濱遠景規劃,東部要增加一個新城。現在四環路(繞城高速公路)修建在此不會有太大影響,但將來的影響將非常大,如果有條件繞行,還是繞行比較好。馬建章院士說,繞線是必要的,環境保護是國策,也是項目決策第一要件,經濟利益應服從環境利益。
對此,有關專家還提出了新方案。有專家稱,目前哈爾濱繞城高速公路東北段尚未修建,松花江跨江橋及其他線路也不需要修改,僅就該段穿越天恆山部分做局部修改,從技術和工程工期等方面講,都是可行的。同三公路北側已經建成的道路,可作為哈東工貿區通往天恆山的主道,這也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中要建設的項目,可避免浪費。有關部門也提出了兩個備選方案:一是避開天恆山主體,路線稍作擴展,由埡口處翻山而過,總建設裡程比原方案增3.21公裡,該方案經過之處均為旱田,有效避開了村屯,對群眾生活影響小;二是路線全面向外擴展,從江南中路東側通過,總建設裡程比原方案增加6.445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