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突出發展深化整改 黑龍江墾區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
2006-04-07 15:25:05 來源:東北網  作者:高長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7日電(記者 高長利) 先進性教育活動中,黑龍江省農墾總局緊緊圍繞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這一目標,把解決影響、制約墾區發展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作為深化整改的主攻方向和著力點並取得顯著成效。

  圍繞影響發展的重點問題深化整改。農墾總局把用現代機械武裝農業、夯實農業基礎、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等作為重點問題,在深化整改工作中實施重點突破。下大氣力用現代化大機群武裝農業,組建北大荒農機集團,加快墾區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步伐。積極推進和發展農機股份制、合作制經營。實施了現代農機裝備實驗區項目,投資1.28億元,引進了一批現代化的大馬力拖拉機、收獲機和配套農機具,重點實施了107個現代農機裝備示范區項目。用國家優質糧食產業工程項目裝備了17個水田現代農機裝備示范區,投資8800萬元引進國內外先進水田農機1850臺。全墾區農機更新總投入達到11.5億元,新增各類農機具3萬臺件。墾區水旱田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2%,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5%以上,飛機航化作業等先進農業技術居國內領先水平。

  全面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力度。去年以來,省農墾系統完成水利投資4.1億元,。開展農業標准化達標年活動,提高了農業科技含量,使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大幅度提高。2005年糧食總產突破200億斤大關,種植業實現增加值111億元。家庭農場利潤63.5億元,農場職工家庭人均純收入達到6100元。大力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墾區一大批牽動區域發展的大項目相繼動工、投產,建設項目11項,總投資30.4億元。從今年開始,將通過努力打造3到5個年銷售收入100億元以上的企業集團,形成主導產業牽動、特色產業拉動、服務產業聯動的產業和企業發展的集群效應,為實現墾區更快更好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橕。

  圍繞阻礙發展的熱點問題深化整改。全面實施撤隊建區改革,加大了農場內部政企分開和撤隊建區改革,重構農場基層管理組織,撤銷分場、生產隊建制,整合管理資源,集中設立了108個社區管理機構和660個管理區,撤銷了2241個生產隊建制,初步實現了政企分開,累計壓縮管理人員1.27萬人,減少費用開支4.6億元。通過撤隊建區改革,引導農業富裕勞動力和居民逐步向小城鎮轉移,推動了農業規模經營,加快了農場城鎮化進程。

  強力推進改革發揮『第一生產力』作用,加快事業單位改革。通過精簡人員、提高效能讓『第一生產力』輕裝上陣。全墾區事業單位共精簡了169個,精簡25.9%,精簡人員編制3600名,精簡27%。同時,實行事業單位機構編制管理證等制度,把事業單位機構編制管理納入規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軌道。以深化整改工作為契機實施的墾區事業單位改革,其力度之大、范圍之廣、涉及人員之多、改革效果之好,在墾區歷史上前所未有。

  加快推進龍頭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去年以來,農墾總局加大對外合資合作的力度,通過增資擴股、股權轉讓、存量出售等的方式,主動與國內外同行業領軍企業聯姻,引進戰略投資者。由於龍頭企業改革的深化,2005年墾區工業經濟保持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全口徑銷售收入達208.2億元,同比增長37%,其中有三家企業銷售收入超十億元。

  圍繞制約發展的難點問題深化整改,為加快農業現代化構建和諧環境。加強和完善了職工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五險合一』的社會保障體系,從根本上保護職工群眾的基本權益。宣傳接續養老保險有關政策,目前已為13萬名漏保、斷保職工接續了養老保險關系。對墾區22萬離退休人員的13億多元養老金全部按月及時發放,實現不欠一人、不欠一分的目標。為3.3萬名下崗人員發放了失業金,失業保險金登記發放率達到100%。

  建立農業相互保險運行機制。於去年正式組建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把服務『三農』作為發展的基本定位,為職工群眾在農業種植上增強防災能力提供保證。建立了相互制管理體制,建立『核災定損』公估制度,保證了災害損失鑒定的客觀性、公正性和合理性,創立了承保內容公開、損失測定公開、賠款兌現公開和承保到戶、定損到戶、理賠到戶的『三公開三到戶』管理模式,形成了為『三農』服務的保險體系。去年以來,開發出獨具特色的『三農』保險產品140個,初步滿足了農業保險市場需求。去年以來,共為14.5萬農戶的2292.3萬畝糧食作物提供了保險服務,為5.8萬受災農戶支付已決賠款1.75億元,保障了受災農戶的生產、生活。完成人工增雨防雹作業939次,有效防控面積8900平方公裡,增產糧食27.3萬噸,為農業生產減損增效5.7億元,最大限度了保護了農業生產。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