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肇源縣調整漁業結構 做大"魚經濟"文章幫助農民增收
2006-04-07 18:14:32 來源:東北網  作者:高長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7日電(記者 高長利) 松花江污染期間,肇源縣漁業生產受到強烈衝擊。今年初,隨著松花江水質的恢復,『肇源江魚』又重新回到百姓餐桌。肇源縣緊緊抓住漁業昇溫的有利時機,堅持把發展名特優水產品養殖,無公害、休閑漁業作為搶佔市場的突破口,做大"魚經濟"文章幫助農民增收,預計今年可實現漁業產值15064萬元。

  肇源縣現有水面103萬畝,其中可養魚水面84萬畝,魚類品種極其豐富,共有11科39種。1990年,肇源縣成為全國漁業生產先進縣。從1988年至今,連續18年水產品總量超過萬噸,是全省重點商品魚生產基地。為使水產養殖成為富民產業,肇源縣改變傳統養殖方法,實施科技興漁,走產業化發展的路子,全力做大『魚經濟』這篇文章。

  瞄准名特優。肇源縣根據市場需求,在穩定鯉魚、草魚、鰱魚品種的基礎上,大力引進和推廣適應本地的團頭魴、雜交?、黃花魚、鰲花、彭澤鯽等10多個名特優新品種。目前,已落實名特優養殖面積272000畝,預計產量達2800噸。

  培育無公害。肇源縣利用部分河流水質好的優勢,大力培育無公害水產品。八家河水域保持了松花江水原有的純淨,他們采取粗放粗養的養殖方法,不投放任何餌料,讓魚自然生長和繁殖,魚的品質鮮美。目前,八家河魚已申報省級『綠色無公害水產品』,並進行了商標注冊,八家河魚在市場上供不應求,銷售價格高於市場2——3倍。

  發展垂釣業。肇源縣改變過去單一漁業養殖的方法,大力推廣以魚為主,魚畜結合、魚禽結合、魚稻結合的綜合養殖方式,鼓勵縣城近效鄉鎮發展休閑漁業,走產業化經營的路子。二站鎮小灣子村養殖戶李學民,在漁池邊建集餐廳、住宿、娛樂為一體的度假村。房前屋後植樹種草,各種蔬菜隨手可摘。買回水上娛樂設施,開設垂釣、迷宮等項目,成為當地特色的旅游景點,每年接待大批省內外游客,年收入都在20萬元以上。

責任編輯: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