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0日電 核心提示:道路翻漿之
痛似乎成了城市的頑疾。據城管道橋部門統計,截至3月22日,哈市、區市政道路有181條(段)、14400平方米路面發生翻漿。道路坑坑窪窪,車輛出行困難,居民對此有意見也在情理當中。為了進一步探索翻漿路的治理工作,7日,本報新聞會客廳邀請了哈市建委城建處的李光琦副處長,與讀者共同探討道路翻漿的眾多因素,從中我們似乎看到了道路翻漿治理的根本所在。
安發橋翻漿引起重視
(13766XXXXXX):去年,有關部門剛剛對安發橋路段進行翻建,可為什麼今年又出現翻漿的情況?是不是施工質量不達標所致?
李光琦回答(以下簡稱答):其實這是個誤會,有關部門去年對安發橋西側橋面進行維修改造,目前這段道路平整,通行順暢。今年安發橋出現翻漿的位置全部集中在去年未進行改造的東側橋面。安發橋東側橋面發生較大面積翻漿問題已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相信很快就可以解決。
七成道路超期服役
(8430XXXX):我發現許多路都是不止一次地翻漿,而且具有連續性,這是為什麼?道路為什麼會出現翻漿?
答:我們通常所說的道路翻漿發生在春季,主要是土基受水害造成的。春融後,水侵入土基,造成道路基礎強度下降,此時道路面層未完全解凍,強度不一,形成上硬下軟的狀態,經重車碾壓,造成面層變形破損,並波及基礎,形成坑窪,這就出現了翻漿現象。
關於有些道路不止一次翻漿的問題,與道路建設標准和服役年限都有直接關系。這些道路建設標准比較低,瀝青混凝土面層下為白灰土基礎,易受水害。加之70%%~80%%的道路建於1996年以前,按建設部有關規定,城市道路投入使用8年後應進行大修,而這些道路中許多都在『超期服役』。
車輛超載損傷道路
8876XXXX:有關資料都在說,車輛超載造成了道路翻漿,這有什麼依據嗎?
答:車輛的不斷增多,尤其是超載車對道路的影響很大。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機動車保有量增長較快。僅以哈市為例,2000年有機動車輛16萬臺,2005年,已經發展到26萬臺,不僅數量增長快,而且載重車的噸位也從5噸、10噸發展到了如今的幾十噸。
車輛行駛在路面上,對道路會造成一定的損耗,超載會使這種損耗成幾何倍數增加。根據有關資料,車輛軸載質量超過標准軸載質量的一倍時,車輛行駛瀝青路面一次,相當於標准車輛行駛256次。
路面很薄造成翻漿
(8984XXXX):我也從事過建設工作,我發現許多破損的道路的路面都很薄,是不是路面較薄的道路質量有問題?
答:道路結構標准低是道路翻漿的主要原因。哈市道路結構主要為兩種形式,1996年以前修建的,基本是白灰土基礎,再加6厘米、5厘米兩層瀝青混凝土面層。這種結構面層破損後,水容易侵入基礎造成翻漿。而哈市地處高寒地區,冬季極易造成面層凍裂。針對這一問題,從1996年、1997年開始,哈市提高道路建設標准,在白灰土基礎上增加20厘米半剛性不透水的三灰碎石基礎,面層增加4厘米熱穩定性和抗凍裂性較好的改性瀝青混凝土,使道路結構達到73厘米。在提高道路強度的同時,解決了路基受水害的問題。
目前,哈市新建改造的主乾道路基本采用這一標准,基本上杜絕了翻漿現象。這位讀者反映的路面,應是建於1996年以前結構標准較低的道路。
杜絕道路『開拉鎖』
(8266XXXX):今天挖自來水管線,明天又挖煤氣管線,這樣能不對道路造成損害嗎?對此有什麼辦法?如何抓好道路管理工作?
答:關於道路重復開挖問題,有關部門非常重視,並采取了多項措施。在建設方面,新建改造道路時,有關方面首先組織各地下設施產權單位對道路改造范圍內的管線進行新建、擴建、改建。各種管線配套完善後,再組織道路建設。這樣新建改造的道路竣工後,除特殊原因外,一段時間內不需要開挖。在管理方面,哈市專門成立了管線辦。今後,凡是需要開挖道路的單位,必須提前申報,管線辦召集各相關部門,統一會商,統一組織開挖,避免拉鎖路的出現。
齊抓共管治理翻漿路
(8428XXXX):我從事了多年建設工作,看過太多的翻漿道路,今後如何保證道路不再翻漿?
答:治理翻漿路,保證道路不再翻漿,需要各有關部門齊抓共管。一是要使道路結構標准與時代的發展相適應。根據經濟發展特別是機動車輛迅速增加的實際,國家也不斷修改完善城市道路標准,今後的道路改造建設中繼續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標准執行,提高建設水平。二是要繼續治理超載,正確使用道路。任何工程措施的使用都是有條件的,結構標准的高低也是相對的,減少和杜絕超載,纔能使道路結構標准的調整真正發揮作用。三是要加強日常養護。出現破損及時修補,能大大延長道路的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