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1日電 【新聞事件】
3月23日下午,哈八中2年2班課堂上,一名叫楊柳的女同學心髒病突發。
楊柳的父母都下崗了,她的父親還身有殘疾,一家人只能靠低保維持生計,窘困的家境讓這個家庭幾乎拿不出看病的費用。
於是,2年2班的師生展開了『愛心行動』:班主任當即掏出200元錢,一天內,全班師生就捐出1200元;每天放學後,一些同學輪流帶著好吃的去看望楊柳;學校中更多的老師和同學也加入到關心楊柳的行列裡,並倡議其他的師生各盡所能,去關心身邊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正是這件發生在身邊的『小事』,引發了同學們更深的思考……
【議榮說恥】
學生張楠:這件事讓我明白,當身邊的人遇到困難時,我們要用愛心去幫助他。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不但被幫助的人受益,我們的心靈也會得到淨化。這件事我永遠都忘不了,它是我成長過程中一段很寶貴的回憶。
學生劉超:通過這件事,我更愛我的同學們,愛我的老師們,愛我的母校八中。八中的生活使我快樂,不僅學會知識,更學會做人的道理,知道了感恩。感恩在我的詞典裡意義最大。這是讓我印象最深的一次人生感悟。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你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自己也會感到快樂!
學生唐蓓蓓:從開學那天起,老師就讓我們尋找身邊的感動。通過這件事,我認為我確實找到了!正如老師說的那樣,它不是結束,而是一個開始,是一次愛之旅的開始。
學生劉佳:我為楊柳感到高興,因為她有那麼多關心她的同學和老師;我為我的同學而驕傲,因為他們是那麼善良;我為自己感到幸運,因為我生活在這個團結的集體中,擁有著這麼一群優秀的伙伴。
學生何磊:當天去醫院時,我一直背著楊柳,作為整件事的親歷者,可以說,我身受教育和鼓舞,這次看似『小事』的經歷讓我終生受用不盡。事後我想了很多,團結同學、助人為樂需要我們更多地用實際行動去體現。
【教師評說】
哈八中2年2班班主任呂濱雁:作為楊柳的班主任,在和同學們一起為楊柳奔忙時,我被孩子們感動了,他們純真善良的天性在這次事件中充分表現出來。目前,楊柳正在恢復中,相信在自己的努力和同學們的支持與鼓勵下,她一定能很快回到我們這個溫暖的大家庭。經歷過這次事情後,班上的同學會對什麼是愛、怎樣關心幫助別人有一個重新的認識。
哈八中副校長姜書娜:從開學初到現在,在校團委組織的『愛在八中』系列活動中,湧現了許許多多這樣讓師生們感動的人和事。高中階段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樹立,就是要教會學生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我要感謝我們的老師和同學,因為在相處中,我們彼此不停地收獲著感動、收獲著幸福。有一句話能概括我們全校師生的共同感受,那就是———施與比接受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