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西循環經濟示意圖。 |
東北網4月12日電 地下蘊藏66億噸煤炭。外地人羡慕雞西:腳踩『金庫』。
而現在的雞西人對於資源,卻是精打細算。煤價一路飆昇,采煤如同撿錢。新一屆雞西市委和市政府,前瞻性地做出搶先發展煤化工和精深加工的決策,同時最大限度『消化』掉原煤及其附屬品。
去年,煤焦化工業園區破土動工,目標是通過深加工提高煤炭的附加值和效益,兩三年內告別原煤出市的歷史。
原煤不出市深加工大有作為
做煤炭深加工文章,雞西市市長王兆力算了這樣一筆賬,洗精煤可緩解20%%運力,發揮焦化生產潛能可增加稅收3億元,如果搞到甲醇、二甲醚,噸煤效益可提高50到100倍。新上兩臺60萬千瓦機組發電,到明年城市供暖的小煙囪可全部拔掉。同時,立足發展循環經濟,大上以建材為主的煤炭附加產品產業。如利用好煤矸石,黏土燒磚破壞耕地的難題將不攻自破,還可以滿足全省東部地區建築用料。僅此一項,可佔煤炭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
每年轉為電能的煤炭,兩年前不足300萬噸,2005年超過了500萬噸,其中三分之一是煤矸石;提出『原煤不出市』的目標,新建成規模的洗煤廠遍布各縣區;焦炭產量由77萬噸增加到140萬噸。一批產品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能力強的煤炭加工龍頭企業已經『長大』。雞東樂賢焦化公司大上項目,產品由焦油、炭黑、粗苯等初級系列,迅速轉化昇級為苯系列、?系列、酚系列精細化工產品,年上繳稅金近億元。
吃垃圾吐建材矸石變『寶石』
『靜脈產業』是對廢棄物轉換為再生資源產業的形象說法。今天的雞西,這種『靜脈』已出現在煤炭、電力、建材等多條『動脈產業』旁邊。
民營企業佳源公司除開采主焦煤礦,經營年產60萬噸的冶金焦化廠外,還利用自身排棄的矸石、煤泥等『垃圾』,年產1.8億塊矸石燒結牆體磚、10萬噸型煤,稱得上矸石變『寶石』。和佳源洗煤廠一樣,雞冠區西郊鄉鐵新洗煤廠等企業積極采用新型節水技術,購置了先進的節水設備,生產用水實現了體內循環。據測算,節水量達90%以上,而且基本上做到了無污水排放。
雞西礦業集團矸石熱電廠,始建於1979年。如今,年消耗滴道、城子河、杏花等幾大煤礦的矸石105萬噸,相當於消滅幾座矸石山,『解放』百畝土地,是雞西地區『吃』煤矸石的大戶。年發電3.2億千瓦時,上繳礦業集團1600萬元。同時,該廠每年排出爐渣65萬噸。
去年,廣廈建築材料有限公司利用該電廠爐渣,生產砌築水泥5000噸。這就像一條食物鏈,上面有電廠排出的爐渣,下面就有靠爐渣吃飯的企業。雞西市永豐新型建築材料有限公司就地取材,以煤矸石為原料生產路沿石、路面磚、空心磚、護坡石等4大系列10多個品種的新產品,年產8萬立方米、1.2億塊新型建材,每年可『消化』煤矸石6.5萬立方米。該企業院內現有一座積存50多年的矸石山,可為自身提供30年的生產所需原料。
2005年,全省四煤城高層領導相聚雞西,請專家傳授煤炭資源如何深度開發。雞西市委書記邱玉泉提出加快實施煤氣發電、礦渣水泥、煤矸石發電和制磚等循環經濟項目,力爭成為全省發展循環經濟的試點城市。各級政府和相關企業積極探索,爭吃『螃蟹』。
躋身全省50強的北鋼公司,采用先進的洗煤回收技術,實現廢水『零』排放,煤泥全部回收出售。正在建設的2×120噸轉爐工程,不但提高鋼產量,還使廢水廢渣得到回收利用。正進行的120萬噸礦渣水泥生產線、利用剩餘煤氣發電、100萬噸焦化乾熄焦三個工程項目,能減少浪費污染、解決佔地問題,又增加效益。
變害為寶『瓦斯』發電一年『撿回』420萬
雞西的煤海貯存了800億立方米煤層氣。過去,這些俗稱『瓦斯氣』的煤層令人談氣色變,如今卻變害為寶。瓦斯治理由單純的抽排,邁向綜合利用,組建了全省第一座瓦斯發電站。3臺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500千瓦,日『消化』瓦斯1萬立方米,年產電能價值420萬元。
觀念一變天地寬。從前煤炭產業鏈條上只有煤礦工人吃這碗飯,現在,發展洗煤業增加了3000多個飯碗,人均月收入近千元。爐渣牆體磚項目,又增加了就業崗位幾百個。尤其是,原煤入洗後,精煤外銷了,中煤(煤泥)民用了,矸石發電了,爐渣做建材了。煤炭被『吃乾榨淨』,循環經濟的好處看得見摸得著,雞西『傻、大、黑、粗』的產煤區形象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