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新農村、新希望——『百名記者下基層』巴彥見聞
2006-04-12 22:18:18 來源:東北網  作者:印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12日電(記者 印蕾) 題:新農村、新希望——『百名記者下基層』巴彥見聞

  巴彥,取於舊名巴彥蘇蘇。『巴彥』在蒙語、滿語均為『富饒』的之意;『蘇蘇』為滿語『屋子』之意。還有一種解釋,『巴彥蘇蘇』為蒙語『富饒村莊』『豐富之水』之意。實際生活中,巴彥留給很多人的印象可能與其名字的來歷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偏差,可當我們真實的走近它、近距離感受它,我們發現這種累積的錯覺往往將其煥發的神采遮掩;尤其是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的今天。『百名記者下基層』第一組成員將巴彥作為本次采訪活動的第一站,對其來個重新認識。

  巴彥縣興隆鎮民主村近幾年發展很快,在村黨總支書記欒忠臣的帶領下,這個省級貧困村脫了貧,生產發展了,被選為黑龍江省『百鄉千村』試點村。談起建設新農村的規劃,欒忠臣思路清楚,『我把新農村建設概括成四化:生產機器化,生活電氣化,道路堅硬水泥化,經濟發展快速化。也就是說,在新農村建設中,我們還是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比如道路的改造,把現在的堅硬沙石要變成白色水泥路;同時,還要在沼氣、綠化、改捨、鄉化、美化上加大力度。』

  行走在民主村的鄉間小路上,處處可以感受到新農村建設的氣息。流經村裡14個自然屯的漂河,曾數次泛濫,經過欒忠臣和村民們的治理,漂河兩岸已有相當改觀。在漂河長通橋邊,欒忠臣指著靠近橋邊的一片空地,『這裡我們准備建一個一萬平米的農民休閑廣場,供農民休閑娛樂用,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現在,前期工作准備得也差不多了,『五·一』時就可以開工。』

  村乾部說起新農村建設思路清楚,村民們也毫不含糊。『你們都知道建設新農村麼?』記者隨機找到幾位村民。『當然知道。』雖然村民們不會像小學生回答老師提問時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20字方針說得一清二楚,但是對於新農村建設究竟要乾些什麼,他們都清楚。57歲的村民李春德面對攝像機絲毫不緊張,『我們村裡面有規劃,正在一步一步向前走。到時候,村裡各家各戶都住上了磚瓦房,各種電氣都有。我們有信心。』

  誠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還要應對很多困難。只有信心不夠。要迎接挑戰,需要龍江上下『振奮精神、同心同德、清正廉潔、真抓實乾』,積極投身到這項偉大的事業中。

  春天裡,我們播種希望。我們為龍江人民對建設美好家園的熱望而振奮,為龍江充沛飽滿的激情和日新月異的變化而感動,更對龍江的新農村建設以及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充滿信心。發現傳奇、記錄傳奇、充分表現和熱情謳歌這片偉大的土地和人民,我們在路上!

責任編輯: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