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3日電 2006年,全省新農村建設將重點在繼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努力增加農民收入等七個方面。這是記者在日前召開的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上獲悉的。
這七方面工作是:
———繼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努力增加農民收入。要挖掘種植業內部增收潛力。糧食生產堅持走優化結構、提高單產、改善品質、降低成本、轉化增值的路子。積極發展高效經濟作物和飼草飼料作物。深入實施主輔換位戰略,推進畜牧業標准化、規模化和規范化養殖,強化疫病防治。切實抓好崗位技能培訓、用工對接和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切實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大力推進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突出抓好農田水利建設、農機化建設和土壤肥力建設。大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在實施農業良種化工程、推廣先進農業技術、推進科技入戶工程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農畜產品精深加工。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依托資源優勢,加快培育各具特色的優勢主導產業。通過招商引資、聯大靠強等途徑,實施工業強縣戰略。把民營經濟作為發展縣域經濟的主體力量,支持其加快發展。加快農村城鎮化步伐,增強小城鎮的輻射帶動能力。同時,繼續實施『扶強幫弱』戰略,推動經濟強縣和弱縣加快發展。
———加強農村基礎建設,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全省建設通村公路(瀝青和水泥路面)1萬公裡,今年達到所有縣全部通公路,所有鄉基本通公路,試點村全部完成公路建設任務。全面實施飲水安全工程,今年新建設飲水工程1000處以上。全面啟動康居工程,加快改造危房和草房。深入實施農村生態家園富民工程,積極推廣清潔能源。
———大力發展公共事業,推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整合農村教育資源,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加強農村『雙高』普九工作,構建農村助學保障機制。積極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加強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健全三級醫療衛生服務和醫療救助體系。全面建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醫療救助制度,整合改造農村敬老院。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為新農村建設提供體制保障。加快轉變鄉鎮政府職能,分類推進鄉鎮事業單位改革。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嚴格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深化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和征地制度改革。
———推進農村基層組織、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設,建設農村和諧社會。結合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繼續開展農村黨組織『三級聯創』活動。完善和加強農村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制度,健全村民自治機制。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塑造農村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