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哈爾濱解放了
2006-04-14 08:25:3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東北烈士紀念館 劉強敏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蘇聯紅軍進駐哈爾濱。
  

  

  從天而降的蘇聯紅軍

  1945年8月9日,蘇聯紅軍諸兵種150多萬人,從東、西、北多路突破日軍防線,進入中國境內,向日本關東軍展開全面進攻。一貫驕橫自滿的關東軍很快潰敗。17日,日軍通過廣播向蘇軍求降。

  8月18日,7架蘇軍運輸機突然降落在哈爾濱機場,蘇軍戰士跳出機艙,迅速控制了機場。半小時後,關東軍參謀長秦彥三郎率人來到機場談判。之後,蘇軍先遣支隊把領事館、發電站、橋梁、車站等重要目標置於自己警戒之下。8月19日,遠東第一方面軍又向哈爾濱空運了158人、800公斤軍用物資。8月20日,紅旗第1集團軍陸上先遣支隊抵達哈爾濱。從火車上卸載的坦克轟隆隆駛進市區,與空降部隊會師。與此同時,紅旗阿穆爾艦隊也沿松花江行至哈爾濱。

  蘇聯紅軍進駐哈爾濱後,成立了蘇軍衛戍司令部,對全市實行軍事管制。

  

  

  我黨在哈爾濱的活動

  蘇軍出兵東北,東北抗日聯軍組成五十七個進駐工作組,隨蘇軍進駐五十七個戰略據點。經蘇聯最高統帥部同意,抗聯人員以蘇軍衛戍司令部副司令員的身份開展建黨、建軍、建政工作。其中,李兆麟將軍率50多名抗聯人員進入以哈爾濱為中心的北滿地區。

  李兆麟來到哈爾濱後,很快建起東北抗日聯軍駐哈辦事處,親任主任。1945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派鍾子雲、王建中、李桂森等20多名乾部來到哈爾濱,與先期到達的李兆麟接上了關系,並根據東北局的指示,成立了中共濱江地區工作委員會。同時,由李兆麟出面,以濱江省政府的名義,組建了哈爾濱市第一支黨領導的武裝——哈爾濱市保安總隊。1945年11月6日,陳雲來到哈爾濱,組成了中共北滿分局,陳雲為書記。同時,撤消了中共濱江地區工作委員會,成立了中共松江省委工作委員會和松江省軍區司令部。

  11月17日,蘇軍為履行《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相關規定,通知我黨、軍機關及武裝部隊在11月23日前撤離哈爾濱。11月20日至21日,中共北滿分局召開松江省工委和哈爾濱市委聯席會議,決定中共北滿分局、松江省工委和松江省軍區以及武裝部隊按期撤離。哈爾濱市委和沒有公開身分的部分同志留在市內,繼續開展工作。當時,李兆麟以中蘇友協會長的名義,繼續開展多種形式的對敵斗爭。

  

  

  三五九旅開進哈爾濱

  我黨力量撤出哈爾濱後,在北滿分局和松江省委的領導下,深入中、小城市和廣大農村,發動群眾,剿匪反霸,肅清日偽殘餘勢力,在哈爾濱市周圍建立起初具規模的根據地。1946年3月,三五九旅7000餘人奉命至哈爾濱東面的賓縣待命。

  部隊到達第2天,陳雲來部隊視察工作,在聽取三五九旅剿匪匯報,詢問部隊近況後,陳雲同志詳細分析了國內形勢及建設東北根據地的重要性,並對解放哈爾濱作了具體指示。4月初,以三五九旅司令部、政治部為基礎,建立了臨時指揮部,李天佑任正指揮,劉轉連為副指揮,三五九旅及松江部隊一萬二千多人陸續集結到市郊待命。

  此時,在哈爾濱市內的國民黨的力量只是一些烏合之眾,根本無法與我軍對抗。於是國民黨的接收大員向蘇軍提出延期撤軍,以等正規部隊的到來,但遭到蘇軍拒絕。4月25日,蘇軍撤離哈市,國民黨接收大員松江省主席關吉玉、哈爾濱市長楊綽庵,公安局長餘秀豪等隨蘇軍逃往海參葳,繞道返回國統區。

  當日,哈市工商界30多名代表前往賓縣,請求我軍進駐哈市,並希望避免武裝衝突。陳雲讓劉成棟接待了代表,並認為代表提供國民黨在哈武裝力量情況基本可信,可以口頭答應代表的請求。4月26日,哈市各界130人聯名電呼東北人民自衛軍迅速進駐哈爾濱。4月25—27日,根據各方面情況,劉轉連和李天佑決定把主攻方面放在哈爾濱市南面,我軍指揮所也由哈東轉到哈市南面的平房地區。為了防止敵人在我軍進攻中搞破壞,部隊明確提出市內分三片,四個重點保護目標,五項具體措施。三片是道裡、道外、南崗;五項措施:一、部隊進城加強巡邏,防止敵人亂中破壞;二、宣傳黨的城市政策,揭露敵人目標『正統』的欺騙宣傳;三、收繳武器,保障市民生命財產安全;四、工廠正常開工,商店正常開門營業;五、搞好倉庫、醫院、營房和公共場所的安全警示。四個重點保護目標是發電廠、自來水廠、哈市面粉廠、東北和鐵橋。

  1946年4月28日,隨著最後一批蘇軍撤離哈市,我軍按原計劃開進哈市。前進途中,我軍幾乎沒打幾槍,就順利地解放了哈爾濱。從此,哈爾濱這座東北解放區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成為了我東北黨政軍最高領導機關所在地,為東北,乃至全國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責任編輯:岳同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