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4日電 代表著我國農業生產先進水平的黑龍江墾區近年來始終堅持跨越式發展,推進現代化農業開發,超常規地以現代農機裝備武裝農業,大幅面采用了精量點播、變量施肥、葉齡診斷、航化作業等為標志的現代耕作技術。去冬今春以來,在專家指導、典型示范、科技入戶等措施的推動下,精准農業正在變為千家萬戶的自覺行為。據統計,到目前為止,這個墾區已培訓各類人員20多萬人,其中被確定為區域技術指導的師資力量達2.5萬人;下發各類精准農業關鍵措施的圖表卡冊20餘萬套,達到每戶一套;體現科技創新、技術集成的10項重點技術執行合同已層層落實到戶。
以增加效益,保護環境為宗旨,自2002年起,黑龍江墾區承擔了國家農業部精准農業示范項目課題。精准農業技術是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對傳統農業技術進行改造,根據不同單元內的土壤和作物生長特性,確定農業物資的投放量,使農事操作做到定位、定量、定時。自2004年以來,黑龍江墾區加快農業現代化的步伐。2年來,全墾區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大馬力機械490臺件,組織建設旱田現代農機裝備示范區100個,裝備了17個水田現代裝備示范區。在普遍采用現代農機裝備的基礎上,黑龍江墾區順利地實現了撤隊建區的整合工作,將原有的2400多個生產隊轉變為660個、利於發展精准農業的新型的管理區,形成了成規模的生產經營單元,成為全面推行精准農業的基礎。在這些前提下上,黑龍江墾區依托農墾科學院、農墾大學和科研網絡推出了10項農作物優質高產高效集成配套技術,邁開了全面推行精准農業的步伐。年內這個墾區預計推廣水稻葉齡診斷技術1000多萬畝,佔水稻播種面積的90%以上;推廣保護性耕作600萬畝,佔糧食總播面積的21%;測土配方施肥1500萬畝,佔糧食總播面積的54%。航化作業1200萬畝以上,佔總播種面積的36%。
針對現代農機裝備的使用、配套管理、經營帶來的新問題,黑龍江墾區開始應用工業管理理念來經營農業生產,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軌。這個墾區充分調動農業、農機、科技力量,先後制定出稻豆麥等五大作物栽培的操作規程,並依托農墾科學院、農業大學、總局農業局、農機局、科技局等部門等專家為推廣精准農業技術提供實用技術和操作方法。據統計,5000多農業科技人員在專家的指導下,根據現代農機裝備廣泛應用計算機自動控制技術、信息采集自動化、作業操作程序智能化的特點,制定出農藝農機結合、良種良法配套的十大新技術、新模式,在開展科技之冬和科技入戶兩大活動中,相繼培訓精准農業師資2.5萬名,培訓家庭技術人員20多萬人次。
為確保精准農業進入千家萬戶,這個墾區已建立和完善各級科技示范園區60個,建設科技示范帶3000多公裡,已將1300多萬畝三大作物良種推廣項目納入示范園區。按照區域化布局的設想,這個墾區重點建立的萬畝展示區、千畝展示田、百畝試驗田構成了點線面結合的精准農業實驗示范網絡。同時,他們依托科研院校的研究室、推廣站建立多種類型的專家組,探索適應關鍵性技術措施的專家聯動,技術指導員、種植戶互動的科技示范新形式。連日來,近1000多名具有專業技能的技術人員正在成為進區入戶的技術指導員。每個技術指導員已確定聯系5-10戶,正在實行逐戶逐地解難題,面對面地做指導。去冬今春以來,各局場開展送科技進區入戶活動5000餘次,受益農工近10萬人。
為了讓精准農業在千家萬戶開花結果,這個墾區計劃在『十一五』期間,新建土壤化驗室60個,在耕地規模超過30萬畝的農場新建重點化驗室54個,在全墾區新建中心化驗室6個,建立規范的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庫。從當年起,黑龍江墾區將應用現代技術為種植戶免費提供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這個墾區還積極探索現代農機裝備國產化的新途徑。在引進、消化、吸收世界農業現代裝備技術的基礎上,他們作為國內最大的實驗基地,為國產現代農機裝備提供第一手數據,促進國產農機現代化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為適應精准農業推廣的需要,全墾區已完成大壟密、覆膜、精播和深松、水田平地機改裝4737臺,均比上年有大幅度增加。
據省農墾總局領導介紹,今年,黑龍江墾區將確保播種面積3400萬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800萬畝;水稻1200萬畝,同比增加8%;玉米450萬畝,同比增加19%。在上年總產首超200億斤的基礎上,全墾區力爭總產210億斤,五大作物單產水平全線突破比上年增產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