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見縫插綠"引爭論 專家稱城市綠化要體現發展觀
2006-04-17 15:51:23 來源:東北網  作者:張 丹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17日電 題:哈爾濱"見縫插綠"引發爭論--城市綠化也要體現科學發展觀

    記者 張 丹

  背景介紹:進入4月以來,哈爾濱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植樹綠化活動,據市綠化推進辦公室負責人向媒體介紹,他們組織園林專家對全市的綠化方案、綠化形式等進行了科學研討。其中,香坊區還特別邀請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院總體規劃研究所所長高仁鳳、北京林業大學園林與環境景觀專業博士李運遠對香坊假日公園等14處香坊區2006年重點綠化建設項目進行實地踏查。兩位專家針對香坊區的實際情況,提出『合理密植、因地造景、適地適樹、追求整體、和諧宜人』的設計思路和規劃方向。目前,各區在提昇綠化規劃方案設計水平的同時,綠化准備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展開。松北區和太陽島風景區組織施工企業100餘人在太陽島西區陽明灘實施以防風固沙、創造生態景觀的萬株灌木柳灘島自然生態綠化工程,目前已完成種植樹穴7000餘個,進場樹苗8000餘株。南崗區以拆除單位實體圍牆,引綠入街為突破口。其它各區也已經全面行動起來,為打造生態園林城市而努力。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本應該是好事的工作,卻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爭議,部分市民、網民認為有哈爾濱市有關部門的這種無視具體情況『見縫插綠』的綠化方法值得商榷。

珠江路兩側人行道上新種了一排六七米高的樹
珠江路兩側人行道上新種了一排六七米高的樹

  到底哪裡需要植樹綠化

  哈爾濱市綠化推進辦公室負責人向媒體介紹說,他們在道裡、南崗、香坊等區,就綠化設計手法、樹種選擇、植物布局等進行了科學的設計,這些地區將實現綠化。特別是香坊區還在轄區的珠江路上,將人行道鋪道磚撬開,將綠地上鏟平,全部挖坑栽樹。對此,哈爾濱市城管局綠化處處長沈有春解釋說:城市大面積種植草坪養護耗費大,生態效益也不理想,而種植喬木林養護成本低、節約水資源、生長周期長、生態功效強。據科學實驗分析,喬木、灌木、草坪組成的植物群落,其綜合生態效益,如釋氧固碳、蒸騰吸熱、減塵滯塵、減菌滅菌及減污等為單一草坪的4倍至5倍。單純的喬木林地,比單純的草坪其生態效益要高出26倍;喬、灌、草組成的群落綠地,其養護管理的投入,僅為單一草坪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1平方米喬、灌、草組成的群落養護費只需1元,而草坪卻需要3元到5元。

  部分哈爾濱市民及網民對沈有春的解釋不理解。他們認為:『好端端的人行路和綠地內挖了許多樹坑,實在是畫蛇添足。』市民胡女士說,以珠江路為例,人行道是最近兩年纔花錢修好的,綠地的草坪也是花了大量資金訂購的,現在全部挖坑載樹,不知道意義何在?再說,密密麻麻的樹不僅給路人行走帶來不便,而且也容易阻擋視線,造成安全隱患。網民『嘟嘟』說:『今年哈爾濱的綠化工程好象比往年都多,剛開始幾天心裡還挺高興,我們小區和單位的門口都有好多人在挖坑種樹,身在喧囂的城市,周圍環境的綠化搞得好可以讓人感到幾分愜意!可過了兩天就發現不是那麼回事了,單位門口兩米多寬的人行道,被弄得面目全非,去年新鋪的步道板全被起了出來,中間被挖了1米見方的坑,種上了小樹,把行人都擠到了非機動車道上走路,本來就以點綴方式存在的盲道也不復存在了!綠化本來是好事,可是我覺得哈爾濱今年的綠化已經有點變味兒了,原來政府部門可能是不作為,今年卻變成了亂作為,樹是種上了,可人們走路的地方沒有了。』

有市民認為許多新植樹木上方就是電線,帶來了安全隱患
有市民認為許多新植樹木上方就是電線 帶來了安全隱患。

  城市綠化是否問計於民

  哈爾濱市綠化工作推進辦公室說,通過綠化巡展,由市民提出的36條有代表性的建議已全部反饋給責任單位。目前,由綠化工作推進辦公室組織的園林專家已深入各區審核設計方案,個別區還請來外地的園林專家為綠化規劃設計出謀劃策。綠化工作全面展開。

  哈市城管局綠化處處長沈有春表示,依照設計,哈爾濱市今年通過合理密植的辦法進行,一是達到成林效果;二是大量合理密植能起到吸附噪聲、灰塵、煙霧等生態效應,有效改善城區空氣環境;三是密植行道樹會大面積形成陰涼,還會起到生態降溫的目的;四是樹木都有競長性,如果兩棵或多棵樹木在一起生長,會加快生長速度,枝繁葉茂;最後,行道樹多了,對人的身心健康等都有明顯的好處。

  不少網民對哈爾濱市綠化部門的『問計於民』持懷疑態度。網民『有話好好說』發帖說:『不知道哪個市民能夠建議綠化部門把整棵大樹全部栽到人行道上,如果綠化部門真的問計於民(36條)那麼我懷疑這些建議的代表性,現在有些部門的問計於民實質是流於形式。有些部門還習慣於拿「專家」說事,每個城市都有各自的特點,外地的專家的決策只能是參考,不能盲從。』

  市民鄧鷹說:『我一直對環保問題感興趣,也在國外呆過兩年,森林的確能夠起到吸附噪聲、灰塵、煙霧等生態效應,但前提是樹木的生長年限、品種及周圍的草地、河流等必須構成一個和諧的生態系統,否則很難發揮效應,更不敢想象的是,那些栽在珠江路水泥步道板上的小樹什麼時候能發揮生態效應,能否長久地存活下去?如今在整條街道上密密麻麻地栽一個樹種,如果得了病蟲害,那麼就將全軍覆沒。』

  網民『瞎操心』說,衷心希望哈爾濱的綠化部門在給老百姓辦事之前能謹慎地、真正地論證一下,一些為老百姓做的事情,要多問問廣大群眾,不要打著給老百姓辦好事的旗號,拿著納稅人的錢費力不討好了!』

  綠化也要遵循科學發展觀

  東北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副院長劉曉東教授認為,哈爾濱市有關部門實行的綠化工程初衷是好的,如果能做到科學實施,不僅能使環境得到美化,空氣得到淨化,還可以向創建園林式生態城市邁出一大步。但目前在部分人行道上進行密植也不科學。樹與樹之間間距過短,會造成樹枝伸展不開,見不到陽光而死掉。劉教授還表示綠化是一項科學工程,之前應充分規劃,科學論證,減少盲目性,不同的街道、不同的土質需要的樹木和栽種方法是不一樣的。綠化率固然重要,成活率更不容忽視。本著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原則,在綠化過程中還需要多聽取群眾的意見。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