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日,記者來到了『瑩瑩』和母親的臨時住所,這個不到10平方米的房間裡,只能擺放兩張床。『瑩瑩』正在給躺在床上的母親喂飯。記者看到,她們吃的是米粥和咸菜。『瑩瑩』說,父母離異後,父親把家裡惟一的住房賣掉了,現在這個房子是鄰居借給她們母女住的。
為照顧重病母親輟學
『瑩瑩』全名叫張瑩,她的個子很高,但是由於從小營養不足,顯得很單薄。她白皙而稚嫩的臉上流露出一種倔強的神情,看起來比同齡人要成熟許多。在張瑩2歲的時候,母親張秀娟就患上了淋巴癌,父親從來沒有照顧過母女倆。張瑩5歲時,父母離異。從此以後,母親為了照顧家,不得不帶病打工掙錢。
1998年,另一個男人孫某走進了母女倆的生活,這讓張瑩第一次感覺到了家庭的溫暖。然而,2004年,張秀娟的病情開始惡化。2006年初,張秀娟因病情惡化無法起床了,無奈之下孫某離開了張秀娟母女倆,家裡的支柱又斷了一根,張瑩再一次承受了家庭破碎的打擊。當同學在外面玩耍的時候,張瑩卻要留在家中洗衣服、做飯、照顧病床上的媽媽。
2006年3月,為了省下錢給母親看病,也為了能更好地照顧重病的媽媽,張瑩毅然輟學,獨自一人擔負起了照顧母親的重擔。老師勸過她,親戚勸過她,媽媽也勸過她,但是張瑩卻堅持放棄一切,全心全意照顧母親。
因經濟拮據去揀廢品
為了賺錢給媽媽看病,半年來,張瑩幾乎跑遍了香坊區所有的中介。但是因為她不滿18歲,每家中介都拒絕為她找工作,最後,張瑩不得不放棄打工賺錢給媽媽治病的想法,只能靠出門揀些廢品換錢。每天不到4時,張瑩就起床到住所附近的街路上,在垃圾箱裡翻找塑料瓶子、廢報紙等物品,然後裝在玻璃絲袋子裡帶回家分類。最後再將廢品扛到廢品收購站賣掉。
一次,媽媽半夜醒來對張瑩說:『如果媽媽不在了,你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這樣媽媽纔放心。』這摸不著頭腦的話讓張瑩起了疑心,張瑩一夜沒有合眼,當她看到媽媽起床向窗臺走去時,張瑩顧不上穿鞋,立刻下床將媽媽抱住,阻止了欲跳樓自殺的張秀娟。那一夜,母女倆抱頭痛哭,媽媽告訴張瑩,看著女兒為了照顧自己放棄了學業、整日操勞、為錢奔波,她覺得沒有勇氣繼續活下去了。
網上寫信尋求幫助
當談起媽媽的病情時,堅強的張瑩突然說不出話來,眼眶也漸漸濕潤起來,看得出她想哭,但是卻強忍著。沈默片刻後,張瑩最終忍不住傷心地抽泣起來。良久纔鎮靜下來,張瑩說:『醫生告訴我,媽媽的病很嚴重,只剩下半年的時間了,所以我更要好好地照顧媽媽。身體上再苦再累我也承受得住,但是一想到媽媽看病需要很多很多錢,我就有種無力感。我希望能用自己的肩膀為媽媽橕起一片藍天。』
現在,家中僅有的生活來源是張秀娟微薄的低保金和張瑩揀廢品換的錢,每月收入不到300元。而為母親治病一天最少要支出260元,面對龐大的醫療費,張瑩有些力不從心。由於過度勞累,加上平時缺少營養,張瑩的嘴上起了水泡。記者了解到,由於手頭拮據,咸菜和米粥就是張瑩母女倆每日的主食。母女倆每周只能吃一頓青菜,過完年後,她們就沒有吃過一塊肉。在采訪過程中,負責給張瑩母親點滴的趙大夫稱,再過4天,張瑩所交的醫藥費就花光了。張瑩告訴記者,現在她身上僅剩204元錢,是昨天剛領回來的低保金,捏著這些錢,張瑩茫然地說,她不知道這些錢花完了之後該怎麼辦。
看到媽媽的頭發越來越少,手指越來越細,痛苦和無助的張瑩只好到網絡上尋求幫助,希望有好心人能幫助媽媽治病。4月份,張瑩在網上寫了求助信,前幾天,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女子來到了張瑩的家中,給她送去了2000元錢。現在,這些錢已經給媽媽做化療用光了。
母女倆不同的心願
當談起張瑩最大的心願時,她表現出同齡孩子少有的成熟,她告訴記者:『我最大的心願就是媽媽的身體能好起來,我和媽媽一起快樂地生活。這個心願也許無法完成,但是我在媽媽身邊一天,就希望她能快樂、欣慰一天,這樣我纔快樂。』張秀娟聽到女兒的話後,既傷心又感動地哭了起來,張秀娟告訴記者:『我能看出女兒心中對學校的深深依戀,我最大的心願是能讓女兒重返校園,那樣的話我走了也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