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月18日電 據新華社消息稱,日本油畫大師野村守夫1939年創作的反對戰爭、呼喚和平的油畫巨作《哈爾濱太陽島》,流浪中國近七十載後,日前被吉林省長春市一位繪畫愛好者發現並收藏。並將於6月10日作為"鎮館之寶"在"長白山文化博物館"開館之日公之於眾。
這位收藏愛好者名為沈延柱。2006年3月,家住長春的沈延柱到遼寧省沈陽市出差時,在一家古玩店發現一幅積滿黑漬的油畫,對藝術頗有造詣的他多次與店主交涉,將此畫購買到手。經過仔細處理和清洗,發現此畫的正面下角有英文字m.honwpp,1939,背面有作者用中文書寫的題款:"野村守夫第廿六回二科會出品作昭和拾四年東京市豐島區西巢鴨四丁目八八"。
經吉林大學、吉林藝術學院、吉林省長白山文化研究會的藝術家、專家的共同考證、鑒定,證實此畫是亞洲首批油畫巨匠之一、日本油畫大師野村守夫的作品,畫名《哈爾濱太陽島》。畫幅1.7米×1.4米。
權威資料表明,野村守夫(1904-1979年)是廣島人,日本大學美術教授,被譽為"畫壇天纔"。野村守夫以擅長冰雪題材著稱,被列入《日本108位名畫巨匠》之一。
1938年至1939年,當時三十五六歲的野村守夫來到被日本侵略者佔領的中國東北采風。第一次踏上戰火紛飛的中國國土,這位青年畫家既被哈爾濱太陽島迷人的景色所深深吸引,又有感於戰爭帶給中國人民的痛苦,於是創作了現代主義油畫巨作《哈爾濱太陽島》。
吉林省有關人士分析說,可能因處於戰亂原因和作者出於自身安全考慮,此畫一直未公布於眾,也沒能運回日本,而是流失在中國東北民間。
《哈爾濱太陽島》以松花江銀色冰面為主體構圖,畫幅中間是松花江冰雪剛剛融化的江面,朦朧中勾畫出一條銀色的大鯊魚,張開的魚嘴仿佛正在吞噬一位哭號、掙紮著的懷抱嬰兒的中國婦女,周圍是燃燒的戰火,一條鄉道漸漸消失在魚腹中,道上行走著渺小的日本洋馬車,車後是三五個日本人,魚尾與畫面下方的白雪巧妙地構成了一只抽象的山羊造型,"山羊"腹部融化的春水是一日本裝束的少女枕臂仰望天空、臉龐掛滿淚珠的形象,起伏的胸脯上落著一只潔白的和平鴿。"山羊"頭頂碧色的江水是三八式步槍造型,與鯊魚腹中的江水形成的刺刀造型相互映襯……
繪畫專家認為,《哈爾濱太陽島》巧妙地借用了東方象征主義和西方印象主義的高超筆法,以和平鴿、步槍、刺刀等或具體、或抽象的藝術畫面明確表達了反對戰爭、呼喚和平的主題。畫面色調以暖灰為主,黑白色塊對比強烈,剛柔並濟;筆法流暢、含蓄,在似與不似之間,展現出作者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強烈的正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