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8日電 昨天是『4·17』大火23周年紀念日,記者再次來到哈爾濱市道外區部分老城區發現,在有關部門多次整治後,大部分老式居民大院內仍板棚成片、雜物亂堆,防火通道狹窄。道外區防火部門表示,原因在於部分老城區居民取暖、做飯仍多靠燒煤、燒柴。
記者從道外消防部門了解到,全區『筒子』樓、『回字』樓、『U字』樓等老式樓房有304棟,居民10449戶20594人,棚戶區尚有95片,居民83872人,約佔全市老城區總數的一半以上。同時,在老式居民樓中『年過八旬』的佔大部分,其中北二道街18號大院建於1910年,溝沿街11號大院、景陽街348號大院、328號大院均有百年以上歷史。這些老建築普遍存在耐火等級低、電氣線路老化、用火用電頻繁和防火通道堵塞等問題。
記者在北二道街、南三道街、南四道街上的多個居民大院發現,相對於老樓自身老化、耐火等級低等整改困難問題,防火通道的打通情況仍不容樂觀。在北二道街18號大院內,盡管近2米寬的門洞並無障礙物,但院內兩個已經歪歪扭扭的板棚將室外廁所夾在中間,其中一個板棚緊靠著居民樓室外木質樓梯上下樓口,一旦起火,難以逃脫。在南三道街和南四道街的居民大院中,有的整個大院內全是板棚,僅留下四周不足半米的通道。
對此,道外區防火部門表示,由於部分老城區居民取暖、做飯仍以用火為主,必然用板棚等存儲煤和柴禾,有關部門不能強行拆除。道外區政府和有關部門已啟動『62511』工程等多項措施減少隱患,並尋找新的解決辦法。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