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南翔,1913年生於江蘇省宜興縣。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延安『整風運動』,積累了豐富的青年運動工作經驗。
來哈爾濱開展工作
抗日戰爭勝利後,黨中央非常重視在東北青年中培養革命的新生力量,發揮他們在建設根據地、支援戰爭中的作用。1945年10月,中共中央派出以蔣南翔、宋一平為正副隊長的青年工作隊,赴東北開展工作。
1946年5月,蔣南翔來到哈爾濱,任中共哈爾濱市委宣傳部長,後兼任東北局青運書記,領導和開闢哈爾濱和北滿的青運工作。當時,東北民主聯軍進駐哈市不久,群眾思想不穩定,各校的學生自治會多數被國民黨三青團分子所把持,青年學生思想混亂,存在著盲目正統觀念和某些反蘇情緒。因此幫助青年們轉變思想,消除盲目正統觀念,引導他們走上革命道路成為青年工作的首要任務。
團結進步青年學生
蔣南翔領導一個工作小組,從學生工作入手,對青年進行思想教育。先後建立起『青年自學會』(後改名為『共學會』)、『青年俱樂部』、『青年宿捨』、『青年之家』和『大中學寒假補習班』等學生團體,聚集起一批思想進步的青年學生。組織公開講演、學術講座,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體育活動,引領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在蔣南翔領導下,哈爾濱學生運動不斷發展,青年思想覺悟迅速提高。1946年8月11日,東北解放區第一個進步青年組織——哈爾濱民主青年聯盟(簡稱『民青』)誕生了。『民青』注重在實踐中培養青年,先後組織學生參加遣送日僑、移民、戶口調查、防疫、勞軍、支前、擴軍、參軍等社會工作。1948年9月,『民青』為了與全國青年組織的名稱統一,改名為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團員達38000人,成為東北解放區一支影響最大的進步青年組織。
創辦青年乾部學校
1947年4月,在哈爾濱學生運動基礎上,為了適應解放戰爭形勢的需要,蔣南翔提議創辦青年乾部學校,在短期內造就一批真正為人民服務的乾部。6月2日,哈爾濱青年乾部學校正式成立,校址設在道裡區地段街175號。蔣南翔兼任校長。
青乾校從創辦到1948年8月最後一期學員畢業,在18個月時間裡,一共辦了三期,培養了750名青年乾部。建國後,他們中很多人成為各條戰線的領導和骨乾力量。
1948年11月2日,東北全境解放後,青乾校遷至沈陽,改名為東北青年乾部學校,後又改為東北團校。
離開哈爾濱後,蔣南翔先後任東北局黨報委員會秘書長、共青團籌委會副主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教育部副部長、中央學校副校長等職,在科教領域長期從事政治思想工作,1988年病逝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