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0日電 誰都無法想象,7個月女嬰居然來了月經;1歲男孩胸前竟長出微微突起的小乳房———這觸目驚心的病歷,是記者近日走訪哈爾濱市兒童醫院青春期門診、哈醫大一院兒科門診發現的。
據悉,今年1月至今,市兒童醫院青春期門診收治的2500例患兒中,竟有200餘例被診斷為性早熟,相當於2005年半年的患兒量,尤為令人擔懮的是,近兩年,性早熟患兒的年齡從過去的4—8歲,提前到1歲以內。有關專家稱:『飲食安全問題,已在兒童的性早熟、性發育異常上顯現。』
自市兒童醫院青春期門診建科5年來,7個月的豆豆是收治年齡最小的性早熟病人。當豆豆母親發現豆豆下身出現不正常的『出血』現象時,驚慌失措———豆豆來了月經。原來,在哺乳期內,豆豆母親服用了3次長效避孕藥,是避孕藥中的雌激素在豆豆體內發生了不良作用。
剛滿1周歲的小強,小身板結結實實,唯一令小強媽媽擔懮的是———孩子的胸部微微突起,發育異常。小強的兩側乳房和乳頭有明顯的增大,乳暈明顯變黑,而且睾丸體積也較一般同齡男孩要小,血液內雌激素含量竟幾乎與十五六歲的女性持平。在市兒童醫院小兒男科建科5年至今,近3萬病人中,有近600例男性乳房發育患者。
市兒童醫院青春期門診自該門診創建以來,1歲以內性早熟患兒有72名,其中有11名患兒是『中樞性性早熟』。主治醫師於泓認建議,一些家長認為肉類、海鮮類的食品營養價值高,恨不得讓孩子天天吃。目前我國食品監管法律法規尚未完善,一些養殖專業戶和飼料加工廠在飼料中超標或違禁添加激素,甚至直接喂入避孕藥等促進生豬快速生長,長期食用一些含激素的禽類肉制品、淡水養殖的魚蝦、蔬菜、水果,導致嬰幼兒性早熟的佔很大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