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0日電 3年前,牡丹江師范學院的一批大學生志願者開設了公益課堂,為貧困家庭的孩子義務進行文化輔導。如今公益課堂遍布牡丹江市的各個角落。
這些大學生老師倡導的理念是帶著學生走向知識,他們認為,要讓現在的孩子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
4月16日,星期天,牡丹江師范學院中文系2002級學生韓雪虹早早起床,從位於城市東北角的校園出發,乘車一個多小時來到西北角的林機社區。8時整,社區裡的36名孩子到齊了,她開始了她的公益課堂講課。
同韓雪虹一樣,牡丹江市有500多名大學生每個星期天都站在『公益課堂』的講臺上。
緣自志願者的一個想法
2002年10月,牡丹江市兒童福利院來了一批志願者,這裡的孩子的境遇深深地觸動了他們。『我們能為像他們一樣的孩子做些什麼呢?』
這些志願者是牡丹江師范學院的大學生。『既然是學師范專業的,能不能發揮專長,幫助那些在經濟上、生活上有困難的學生更好地完成學業呢?』這個想法一經提出,立即得到志願者們的贊同,並得到學院團委書記周英慧的大力支持。
2003年3月,由牡丹江團市委、牡丹江師范學院團委、北京四中網校牡丹江分校聯合創辦的公益課堂正式成立。為了保證授課質量,牡丹江師范學院團委決定優選出一批授課教師。
呂寧是中文系2002級學生,回憶競選時的情景興奮之情仍然溢於言表。『當時不知道怎麼講課。剛開始時是背課,然後找到一間無人的教室開始講課,從8點一直到14點,不知疲倦。』呂寧說:『我選講的課文是《雷雨》,記得當時到圖書館查遍了二十年來所有優秀教師的教案,悉心研讀,獲益匪淺。講課時還用黑板做了一個道具,將《雷雨》中復雜的人物關系用圖表形式表現出來,效果很好。』
經過初賽、復賽和決賽,又經過一個月的試用期,15名大學生經過各方面考核合格後,被確定為公益課堂的正式教師。『接過大紅聘書的那一刻,覺得特別神聖和自豪!』呂寧激動地說:『為他人奉獻一份力量,是一件快樂無比的事。』
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
免費的公益課堂開課時,竟然來了100多名學生!
被招來的這些學生大都是初一、二年級的,公益課堂就把他們分成兩個年級、4個班,每個班分別配置了一名班主任及語文、數學和外語等任課教師。
每個星期日的七點半,公益課堂的班主任就會准時站在校門口等待學生,再將他們帶到牡丹江師范學院專門為他們准備的教室。
『公益課堂』既不照搬中學課堂教學,也不同於社會補習班。課堂上,教師首先領學生復習書本上的知識要點,此稱串線輔導;然後再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課外拓展;最後還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方方面面的需要。
在公益課堂,大學生老師倡導的理念是帶著學生走向知識,而非帶著知識走向學生。他們認為,要讓現在的孩子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
有一個學生在公益課堂上了一天課後,就不來了。大學生班主任找學生家長詢問原因,沒想到家長卻說:『孩子每周日都去公益課堂上課啊!』班主任開始明白了,這可能是一個『戀網』的孩子。班主任開始在學生家和大學附近的網吧搜索,用了半天時間終於將他找了出來。
正當這名學生等待著班主任呵斥時,預想的情況卻沒有發生。大學生班主任只給他講了兩個故事:一位名人的奮斗歷程和一名大學生因沈迷網絡走向墮落的軌跡。
很快,這名學生遠離了網吧。每次在公益課堂放學時,還主動要求大學生班主任給家長寫一個便條。後來,公益課堂制定了一條規定,大學生班主任要定期與家長和學生所在學校的班主任溝通情況,還為每一名學生建立了檔案,全面記錄這些孩子在公益課堂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狀態。
將公益課堂進行到底
公益課堂的經費從哪裡來?該院團委書記周英慧對大學生志願者說:『舞臺搭起來了,就看你們自己怎麼表演了。』
在公益課堂的機構設置上,除了教學組、班主任等部門外,還設有內政社和外聯社,前者負責招生,後者負責拉贊助。
外聯社負責人、數學系2002級劉利鑫的口頭禪是『越挫越勇』。劉利鑫幽默地說:『出去拉贊助,十次有九次被「挫」!但我從來沒有氣餒過,因為我堅信是在做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因此,我鼓勵同學們要發揚「臉皮厚」精神,即使每次無功而返,也是對公益課堂做了一次很好的宣傳。』
當然,他們也有被感動的時候。體育用品、眼鏡、服裝、電腦等大學生消費品的經銷商,是他們主攻對象。有一次,他們在游說一家快餐廳老板時,竟然拿到了300元的贊助。『我簡直太興奮了,300元錢能印多少張卷子啊!』劉利鑫說。
把課堂辦到學生身邊
經費雖然捉襟見肘,但畢竟將公益課堂維持了下來。至今,公益課堂的教師們沒有拿過一分錢報酬,還經常搭上路費和盒飯。這些他們都能忍受,但在2004年冬天,公益課堂差點就挺不住了。
那年冬天,學生少得可憐。每個年級原來是兩個班,結果合並成一個班也沒有多少人。有一次,韓雪虹上語文課時,竟然只來了4個學生!
韓雪虹落淚了。同學們也強裝笑顏地鼓勵她:即使只有一個學生,也要講好這堂課!擦掉眼淚,韓雪虹走向講臺,所有的同學都放下手中的事,一起來聽她的課,為她也是為『公益課堂』加油!
經過調查分析後同學們認為:牡丹江師范學院距市區較遠,加之天氣寒冷,給孩子們上下學帶來了很多不便。集思廣益後,同學們決定:調整作息時間,把公益課堂辦到社區當中。每一個大學生都可以報名來這裡講課,得到大家認可和通過評委考試後,就能成為公益課堂的正式教師。很快,大學生的熱情被調動起來了。
2006年3月,在牡丹江師范學院院領導的重視下,依托公益課堂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該院轟轟烈烈地展開了,牡丹江師范學院各個院系與牡丹江市的七個社區結成對子,大學生公益課堂搬進了社區。目前,牡丹江師范學院已有500多名大學生加入到了『公益課堂』教師隊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