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馬哈魚苗放流現場 |
東北網4月20日電(記者 高長利)19日,黑龍江省東寧縣大馬哈魚放流站第18次在綏芬河進行大馬哈魚苗放流,本次放流大馬哈魚苗42萬尾。截至2006年4月,東寧縣放流站共放流大馬哈魚苗800多萬尾,是全國唯一一家連續18年放流大馬哈魚苗的放流站。東寧縣大馬哈魚苗的放流對我國加入世界鮭魚組織、獲得漁員國地位及公海鮭魚類捕澇權起了很大作用。
人工放流大馬哈魚是一項生物工程,是利用大馬哈魚洄游的生物學特性進行的海洋放牧式漁業。為恢復大馬哈魚種群數量,維護水域的生態平衡,1987年由國家計委、農業部投資在東寧縣境內綏芬河流域建立起了全國第一個大馬哈魚苗放流站。
大馬哈魚是世界稀少而珍貴的鮭魚科,它在河裡生、海裡長,成熟後洄游至河裡繁衍。長期以來,由於無序捕撈、環境變化等因素影響,大馬哈魚的數量銳減,使海洋的生態平衡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經過近18年的孵化、放流,過去每年洄游到綏芬河的大馬哈魚數量很少,如今每年洄游的數量增加到幾千尾,保持了綏芬河的生態平衡。
責任編輯: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