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1日電 幕布擋住光線,窗框上拽下電影幕布,屋裡架起電影放映機,一間民房就此成為一個電影院。市民胡明用他珍藏的老電影和紀錄片記錄著中國電影走過的歲月。
走進胡明的家,就像走進一間小型博物館,老式收音機、老式衣櫃、各種煤油爐,但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屋裡的23部電影放映機。胡明說,這23部放映機有放映8毫米、8.75毫米、16毫米等多種型號,比較古老的是上世紀50年代出產的,其中播放8.75毫米膠片的放映機是我國特有的。他收藏的近200部電影資料和紀錄片也是非常珍貴的影視資料,包括《一江春水向東流》等經典的黑白片以及很多六七十年代的歷史資料片,很多資料都是他在中國電影業最不景氣的時候搶救出來的,一些電影資料連電影公司都沒有,曾經有人想以每臺近萬元的價格來收購他手裡的放映機或電影拷貝,但他從來不賣。
胡明的爺爺和父親都是電影放映員,爺爺當年曾經給溥儀做過放映員,父親是我國第一批擁有技師資格的放映員。胡明當兵時,在部隊也做過放映員。如今,在胡明的感染下,他上初中的小兒子也能熟練地操作放映機。
如今,胡明常常利用自己的收藏品為社區內的居民免費放音電影,他說,中國電影剛剛走過百年,正從低谷向頂峰衝擊,他希望能為中國電影的輝煌做些事情,為中國電影文化事業的發展作出自己的努力。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