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煤礦的四周是保護耕地。
曾凡龍家的大棚地面從2005年7月開始出現裂縫,曾凡龍的家人告訴記者:1.5畝的蔬菜大棚,有三分之二的地面不能施肥、澆水。
東北網4月26日電 金山村的蔬菜在我省東南部地區是出了名的,作為雞西市名優特色蔬菜基地的雞西市滴道區滴道河鄉金山村,每年500萬公斤的蔬菜產量約佔雞西市地產蔬菜總量的五分之一。每年的五一前後,小村就已經被前來拉菜的菜販子們攪熱了。然而,近日記者前往金山村東山屯采訪時卻沒有見到這樣的場面。
禍起煤窯
排放地下水農田渴水
11眼機井全部乾枯
進村,遇到村民,問起這裡冷清的緣由,村民們說:沒水,種啥菜呀!
農民反映,每天晚上,坐落在金山村東山屯保護地(國務院劃定的基本農田保護區的土地的簡稱)中心地帶的滴道河鄉煤礦鑫石井就開始從井下往外抽水。記者在現場看到,在鑫石礦井西北角岩石堆的後側伸出一個碗口粗(直徑大約10厘米)的水管,每到夜間,地下水就從這源源不斷地抽出來排放掉。當過泵水工的農民咸喜德對記者講,從這個水管的口徑可以推斷井下用來抽水的水泵的功率是很大的。原來,金山村東山屯的11眼機井水量充足,完全能夠滿足全村兩千多口人的生活用水和1300多畝保護地的灌溉需要。從2002年秋季該煤礦恢復生產後,村子裡的機井水位就逐漸下降,供水出現斷續現象,漸漸抽不出水。到2003年春,東山屯用於生產、生活的11眼機井全部乾枯。
與此同時,村民住房開始出現一定程度的響聲和震動,蔬菜地出現多處地表斷裂,房屋、大棚、溫室也不同程度出現裂痕。經村民們粗略統計,該村受缺水影響的保護地面積約120畝,佔全村保護地總面積的十分之一。
告上法庭
7戶農民討說法
咸老漢:我要把礦主告到底
為了弄清東山屯水井枯竭與鑫石井開采是否構成因果關系,金山村村委會、滴道河鄉政府和區農委曾多次找有關部門要求鑒定,但有關部門的鑒定一直沒有向村民公布。據了解,雞西市水務部門已經對東山屯基本農田保護區缺水問題做出了技術鑒定,但有關人員稱此鑒定結果不能告訴雙方中任何一方,只有司法機關取證時纔能遞交。
主管部門可以拖三拖四,深受其害的村民們不能再忍。以咸喜德為首的7戶農民拿起了法律武器為自己也為村民們討說法。今年3月,咸喜德等7戶菜農將鑫石井礦主龐某告上了法庭,要求礦主賠償7戶蔬菜大棚三年來累計二十多萬元的減產損失。為了准確計算損失程度,2005年10月,咸喜德申請雞西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給他們7戶的7棟溫室、21棟大棚總面積25.5畝的蔬菜地因乾旱減產損失進行技術鑒定。2005年12月8日,雞西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做出鑒定,鑒定結論為:2002年至2004年間,咸喜德等7戶農民的經濟損失為20.4萬元;損失原因是保護地供水不及時造成。據此,咸喜德等7戶農民將滴道河鄉煤礦鑫石井礦主龐某告上法庭。
村民用手電筒就能照到井底。
村民家的房子被震動得多處出現裂縫。
村民遭殃
生活遭遇缺水考驗
喝污水聽噪聲,煤礦把我們治完了
村民們說,因用於灌溉的機井全部乾枯,東山屯便開始使用鑫石礦井抽出的廢水澆灌菜地。為了迎合礦上的排水時間,村民們只好拿著手電披著棉大衣在夜裡苦苦等待。
村民高延章說,由於礦上排放出來的水含有煤泥,澆灌到菜地裡,菜苗的根部都是黑的。這還不算,白天,村子裡的鵝、鴨在河溝裡游一圈上岸後渾身上下都變成了黑的。高延章告訴記者,2003年春他就發現井裡的水明顯變少了,斷斷續續供應不上。2004年,幾經努力仍無力抵御缺水危機的高延章絕望了,這年秋季,高老漢含淚拆掉了蔬菜大棚。與高老漢同樣經歷的還有村民王義斌、王培剛等十多戶村民。
在東山屯村民蔬菜種植業遭受重創的同時,村民們的生活也遭遇了缺水的考驗。2003年秋,無水可吃的村民們在原村裡的一口老機井旁打了一口深60米的新機井,企圖以此遏制『水荒』。這口機井比原井深了50米。可是,井打成後抽上來的水又腥又臭還漂浮著厚厚的黃色懸浮物,村民們稱這水為『豆腐腦』,根本無法飲用。2004年冬季,村委會不得不焊了個大水箱,用車拉水供應村民飲水。村民們說,每到水車供水時間,村民們拎著大桶小桶排隊取水的場面『相當壯觀』。這種局面維持到2004年8月,滴道河鄉政府籌措資金在東山屯的東山上打了一眼機井,全屯人的飲水問題解決了。然而,農田灌溉用水仍然沒有徹底解決。
『吃污水,這還不算!我們還得聽噪聲!』村民們說,『吃污水、聽噪聲,這些年來,建在我們保護地裡的小煤礦可把我們治完了!』地下采煤不僅掘進到保護地而且深入到居民區,村民們反映,夜裡睡覺時,經常被地下采煤的爆破聲驚醒,一些蔬菜大棚和房屋相繼出現沈陷、斷裂。在村民劉好利的帶領下,記者在村內察看了幾間受損的房捨和蔬菜大棚。劉好利家的房山牆裂開了近5厘米寬的大縫,咸喜德家水井乾枯,曾凡龍家的菜地開裂……曾凡龍告訴記者,『我這塊地就像漏斗一樣,有點水都漏下去了。』幾道裂痕使灌溉菜地的水在曾凡龍的菜地無法存留,直接滲漏到地下。
村民與礦主之間積聚已久的矛盾,終於在2005年5月11日晚5時20分爆發:30多位受害嚴重的村民聚集到鑫石礦井,要求礦主立即停產包賠損失遭到拒絕,雙方發生爭執,十多位村民在爭執過程中受傷。
金山村飲用水泵站,如今大門緊鎖。
懸而未決
整改通知沒落實
相關負責人稱是歷史遺留問題
梁書凡曾任金山村黨支部書記,據他介紹,鑫石礦的前身是金山村村辦煤礦,1996年5月,在他在任期間,經請示上級主管部門同意,將這個本來屬於金山村的煤礦關閉並報廢。關閉礦井後,金山村將礦井設備轉讓給滴道河鄉煤礦。梁書凡說,當時金山村煤礦關閉的原因就是因為該礦『已經開采到資源的邊界』,繼續開采就會直接威脅農民的保護地和住房。
令村民們沒有想到的是,2001年起,滴道河鄉煤礦將該礦承包給了他人,並在這年開始抽取井下水。2002年秋,該礦恢復生產。
幾經周折,記者沒有找到該礦現任礦主,也沒有找到滴道河鄉煤礦負責人。受鄉領導委托,滴道河鄉政府副鄉長孫國賓接受記者采訪。他說,鑫石礦井好像沒有佔用農民的保護地,詳細情況他並不清楚,只知道該礦每年向鄉煤礦上繳10萬元承包費。他說,東山屯缺水與鑫石井是否有直接關系現在還沒有定論,不過鄉政府對解決該村生活生產用水問題還是非常重視的,籌措資金給東山屯另開闢了飲用水水源。
按孫副鄉長的說法,解決東山屯缺水所用資金都是地方政府出的,可采訪時,有知情人透露,礦方就解決村民飲水和灌溉問題,先後拿出了十多萬元。
為了弄清鑫石礦井是否處在國家基本農田保護地內,記者采訪了主管國土資源的雞西市滴道區國土資源管理局副局長王鳳波。
記者:鑫石礦井是否在基本農田保護地內?
王鳳波副局長:鑫石礦井確是處在保護地內,可是該礦井已經辦理了臨時征地手續。所以給該礦井辦理臨時征地手續,是因為過去該礦就辦過,這是歷史遺留問題,在礦區這種情況比較普遍。
記者:基本農田保護區嚴禁開采礦,如有開采行為如何處理?
王副局長:『規定是規定』,該礦有采礦許可證。
記者:鑫石礦采礦許可證是如何取得的?
王副局長:是省廳(國土資源廳)發的。
記者:如何纔能取消該礦的采礦許可證?
王副局長:得省廳取消。
記者:各地市縣的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對此項工作職權是什麼呢?
王副局長:審核、上報省廳審批。申請臨時用地程序是一年一審批;采礦許可證是一年一檢驗。
然而據記者了解,早在2003年9月18日,滴道區煤炭工業管理局就給滴道河煤礦鑫石井發出了『違規超掘』的函,責令滴道河煤礦監督鑫石井整改。遺憾的是,該函沒有得到落實。
背景資料
國務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制定的《基本農田保護條例》於1999年1月1日施行。本條例第十五條規定:基本農田保護區經依法劃定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改變或者佔用。國家能源、交通、水利、軍事設施等重點建設項目選址確實無法避開基本農田保護區,需要佔用基本農田,涉及農用地轉用或者征用土地的,必須經國務院批准。第十七條: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基本農田保護區內建窯、建房、建墳、挖砂、采石、采礦、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或者進行其他破壞基本農田的活動。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佔用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第三十三條:違反本條例規定,佔用基本農田建窯、建房、建墳、挖砂、采石、采礦、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或者從事其他活動破壞基本農田,毀壞種植條件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或者治理,恢復原種植條件,處佔用基本農田的耕地開墾費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