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哈市規模最大生態環境建設項目何家溝整治工程奠基
2006-04-28 05:39:3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劉 謙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8日電 27日上午,哈爾濱市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生態環境建設項目——何家溝整治工程開工了。

  今天8時,在道裡區顧鄉工農大街的何家溝段開工奠基現場,哈爾濱市委書記杜宇新、市長石忠信與市民一起,為該工程奠基揮鍬培土。

  據了解,何家溝綜合整治工程作為哈爾濱2006年重點生態改造建設項目,總投資規模近20億元,預計將於2008年竣工。該工程主要建設內容為:征地108萬平方米,拆遷20萬平方米;完成污水截流管線工程1.4公裡;完成河道整治9公裡;將實施何家溝污水截流、污水治理、河道整治、生態綠化等內容。2007年將完成污水截流、河道工程(含引水工程)、污水處理廠建設等項目。2008年將完成綠化造園、生態建設及道橋工程等,基本完成主體建設任務。該工程建成後,將拓展城市空間、改善城市環境、完善城市載體功能、構建特色景觀、增強區域活力、帶動產業發展,實現景觀生態廊道、文化旅游帶、高新產業帶和新型居住區的整合式發展。

  據哈爾濱市建委新聞發言人介紹,何家溝景觀生態環境設計注重挖掘生態內涵,建立全面的生態效益觀念。即通過生態規劃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景觀模式,進而帶動城市的生態經濟和社會經濟;利用各種生態技術,開發可再生資源,節約不可再生資源,實現對環境的保護與整治。同時還結合城市歷史文化,把握住哈爾濱獨有的冰雪文化和歐陸風情建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建立全新的景觀節點,提高何家溝區域品位,建設出有哈爾濱特色的新水系景觀,打造全新的生態旅游區。為創造適宜人居環境,體現時代特色,全面提高現代人居環境的品位與意境,該項目設計立足改善居住模式,營建開放、綠色人居環境,利用規劃水系景觀豐富的人居環境,建立能耗少、污染少、高效能,符合寒地地區特點的新住區。另外,還注重綜合分析規劃地段的潛在價值,將原有不符合發展模式的用地置換出去,以水系景觀為賣點,大力發展旅游、地產和新型科技研發區,優化產業結構,調整原有產業結構,進行高效的全新產業策劃。(圖為何家溝整治工程開工現場。)

  目前何家溝存在三大問題

  一、污染嚴重,影響人民身心健康。

  何家溝沿岸現已建成的冶金、國防、輕工、醫藥等多門類工廠企業和居民區,常年向溝內排放大量廢水和污水,傾倒垃圾,致使何家溝污水橫流、垃圾成堆,沿岸的環境質量極差。

  二、河道窄,影響泄洪,災害頻繁。

  由於建築物擠佔河道,加之兩岸垃圾的傾倒、堆積,使河道日趨狹窄,淤積嚴重,特別是大部分橋涵地帶,垃圾堵塞嚴重,雨季經常發生洪澇災害,危及沿岸居民的人身財產安全。

  三、私建濫建嚴重,影響市區規劃。

  何家溝兩岸私建濫建嚴重,造成乾流段和匯合口處棚戶區密集,人口稠密,工廠與居民區混雜。該溝的現狀,嚴重損害了哈爾濱的城市形象,制約著城市經濟的發展。

  未來何家溝啥樣?

  整治加強經濟、生態功能

  何家溝規劃整治范圍分為城區段和郊區段兩部分。城區段整治范圍為河道中心線各返60米,郊區段整治范圍為河道中心線各返100米。根據何家溝沿岸地區的發展條件,以及何家溝在城市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利用中的作用,將何家溝建設成為集生態、休閑旅游、高檔居住區等為一體的生態河、景觀河。

  六項工程扮靚新內河

  何家溝改造將通過6項工程實現:污水截流,污水治理,河道整治,清水工程,綠化、道路及橋梁工程和兩岸拆遷改造工程。經過整治,在何家溝沿岸形成『城中有廊、廊中有河、河中有水、水中有魚、堤坡有草、岸上有路、河中有林、林中有園、園中有景、景中有人』的相互輝映的4個景觀區。

  內河整治解決防洪問題

  通過整治,使河道基本達到『水清、岸潔、有綠、保濕』的目標,防洪排澇能力進一步增強;將沿河改造成良好的生態走廊,實現生態的可持續利用;協調解決兩岸土地合理使用、治理環境污染及提高兩岸地區土地資源利用價值等一系列問題;將河道景觀的整治同原有景觀的保護和利用相結合。同時,綜合整治何家溝,也對城市西南部經濟帶形成及群力新城區建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打造四大主題風景長廊

  平房主題公園區。結合平房工業區建設,建成以愛國和科普教育為主題的景觀區。

  農村田園風光區。對西河溝上游至市區段進行綠化,形成綠化帶,使之與兩側田園風光融為一體。

  對西河溝至永發街段、東河溝至西鐵街段兩岸進行大規模綠化,闢建綠色長廊和濱河花園。

  重點開發改造建設區。建成城市西大門地區風景長廊。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