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8日電 近年來,南崗區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宗旨,按照『突出重點辦大事,開拓創新抓亮點,實乾為民樹形象,與時俱進促發展』的總體思路,從維護群眾的切身利益出發,探索建立了社會救助體系、社會福利服務體系和社區建設運行機制,在依法管理社會行政事務、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權益和民主政治權利、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社會進步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發展。
———堅持改革創新,不斷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多年來,南崗區在認真落實《哈爾濱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辦法》和各項救助制度的基礎上,先後出臺了《南崗區重點優撫對象醫療救助若乾意見》、《南崗區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暫行辦法》、《南崗區關於農村五保供養實施意見》、《南崗區農村醫療救助管理暫行辦法》、《南崗區城鄉群眾特殊困難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等五部救助暫行辦法和實施意見,探索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善的涵蓋生活、醫療、就業、住房、教育等多項內容的社會救助體系,有效解決了弱勢群體的實際困難。自2003年以來,區委、區政府紮實推進了農村危房改造工程,采取建和修的方法,投資200餘萬元,重點改善了農村122戶困難群眾和重點優撫對象的住房條件。為發揚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區委、區政府借助『慈善超市』方便快捷的救助平臺,建立了『一幫一』幫扶機制,區直50個部門與17個辦事處的127個社區結成了幫扶對子,實施對口幫扶。僅在2005年12月組織的『送溫暖、獻愛心』捐贈儀式上,區直各部門和駐區部隊向所幫扶的社區捐贈了棉衣6,500件、米面55,000斤、豆油9,600斤、棉被570件等價值100餘萬元的物品和生活用品,並通過『慈善超市』及時發放到了貧困群眾手中。為深化『慈善超市』的救助作用,拓展救助功能,擴大救助范圍,及時幫助困難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鞏固和深化社區建設和基層政權成果。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建設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大力加強社區基礎建設,完善社區功能,全面深化社區各項工作,努力建設和諧社區,為構建和諧城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首先是夯實基礎,搭建工作平臺,為構建和諧社區提供基礎條件。近年來,南崗區累計投入資金2億多元,先後建起了全國一流的社區教育學院、職業教育中心、文化中心和體育中心,修建了紅旗鄉醫院,闢建了哈爾濱文化大集、冰雪故事園和600多個群眾文化體育活動場所,實現了社區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全覆蓋。籌資3,000餘萬元,改造了新發、華山、金河等6個舊有居民小區,改造居民庭院600餘個,全區的景觀庭院達244個。采取資源整合的方法,先後建立社區活動站、所31個,面積近7,000平方米;有115所中小學校的廣場、體育館及部分校捨對外開放,為社區居民提供了寬松的娛樂休閑場所。通過加強社區居委會建設,社區的自治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在2004年全省第一屆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試點工作中,我區的做法在全省社區建設工作會議上作了典型發言。其次是完善功能,發揮社區載體作用,實現好社區居民的根本利益。南崗區以『民情詢訪責任區』為載體,強化社區的聯系和服務群眾功能,進一步密切黨群、乾群關系。為充分發揮民情詢訪責任區作用,南崗區每年從區財政列支1,500萬元專項資金用以解決群眾反映比較突出的困難和問題。圍繞及時有效地解決群眾問題,南崗區在全區機關單位中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截至目前,全區共解決民情詢訪問題3,900餘件。以創建『全就業、全就學、全救助社區』為平臺,建立了以街道社區為主導、工青婦配合、社會力量參與的社區幫扶救助體系,創立了專項工作網站,重點幫扶社區內下崗失業人員和進城務工人員就業、特困家庭子女就學和生活救助等問題。截止目前,共安置下崗失業人員38,876人,穩定就業率達到62%;辦理小額貸款1,150萬元;就業創業培訓6,600人;全區全就業社區達到124個,佔社區總數的95%。
———拓展雙擁工作內涵,著力做好雙擁優撫工作。區委、區政府圍繞爭創省級雙擁模范區『四連冠』的目標,抓重點、攻難點、樹亮點,有計劃、有步驟地深入開展雙擁創新活動。建立了雙擁責任機制,雙擁工作得到拓展和延伸。近年來,全區共安置隨軍家屬72名,為部隊贈送慰問品約150萬元,解決實際困難20件。以解決重點優撫對象的實際困難為突破口,加大優撫工作力度,落實優撫政策,制定出臺了《南崗區重點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若乾意見》,建立了助功臣、奔小康運行機制,實施了新兵幫老兵、連隊幫村屯行動。連續兩年開展了『革命功臣一日游』活動,全區100餘名功臣,親眼目睹了改革開放所帶來的豐碩成果。推進了駐區部隊醫療單位進社區、進村(屯)活動,鞏固和發展雙擁優撫工作成果。探索開展了軍休工作進社區活動,發揮了『老戰士』在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營造了軍民同娛、同樂氛圍。
———積極推進社會福利社會化進程,不斷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區委、區政府根據『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六有』要求,以養老服務社會示范活動為載體,以改善困難老人生活條件為目的,以保障城市『三無對象』(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撫養人或贍養人)、孤寡特困老人、空巢獨居老人、低保困難老人生活為重點,按照政府主導、中介組織運作、各類機構提供專業化服務的思路,整合社區資源,逐步實現了養老福利事業多元化、服務對象公眾化、服務形式多樣化、運營機制市場化、服務管理規范化的目標。為加快推進養老機構硬件建設,區委、區政府充分挖掘和整合社會資源,采取政府、個人多渠道投資的方式,實現了全區養老機構硬件建設的新突破。『十五』期間,共投入3,300餘萬元,建設了街道辦事處星光老年之家8個,社區級星光老年之家87個,集體、個體私營老年服務設施25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131個,達到養老服務全覆蓋,實現了養老服務機構的規范化、社會化。
成片啟動國企改制成果豐碩
2005年是國企改革的攻堅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南崗區把推進國企改革放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大背景下全力推進,與產業調整昇級和城區建設改造緊密結合,作為全區快發展、大發展的戰略舉措組織實施。堅持國有資本全部退出,職工身份徹底轉換,資產債務依法處理的原則,成片啟動,整體改制,工商聯動,資源共享。去年,南崗區共完成改制企業71戶,佔市政府下達計劃的110%,提前兩個月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全年改制任務。
———商業戰線改制實現了資產收益最大化。針對商業企業地理位置優越、資產優良的特點,『以三產促二產、以優良載不良』,最大限度地發揮商業優良資產在推進改革中的作用,引進哈藥集團等優勢企業參與國企改革,采取了打捆兼並、整體出售、股份制改造等多種形式強力推進了商業企業改制進程。全年共完成了商業企業改制19戶,收回淨資產4,300萬元,巧妙地解決了『錢從哪兒來』這一國企改革的最大難題。
———工業戰線改制實現了體制轉換。結合哈西地區整體開發改造,針對工業企業規模大,職工多、債務沈重的現狀,確定了『體制轉換,補償安置,異地搬遷,產業續存』的改制思路,采取了引資兼並、債權轉股、依法破產等形式,加快了工業企業改制步伐。去年共完成企業改制4戶,解除金融債務1.8億元;完成了制氧機、環氫公司整體拆遷和異地建廠工作,通過改組改造安置職工就業1,500餘人。
——街道戰線改制實現了劣勢企業整體退出。針對街道辦事處所屬企業資產少、規模小、歷史包袱沈重、大多數企業處於長期停產狀態的現狀,確定了『職工並軌、清理債務、補償安置、關閉退出』的改制思路,通過股份制、兼並、出售、破產、關閉等改制形式,實現了街道國有企業的整體退出。去年街道企業共完成改制25戶,佔街道企業總數的90%。
———改制基礎工作紮實有效。在清產核資和資產評估工作中,按照中介機構評估、專家組匯審、區國資辦預審、區國資委審批的程序,規范運作,共完成清產核資45戶,完成資產評估36戶;在勞動關系並軌工作中,計劃並軌為8160人,實際並軌為9158人,獲得並軌資金9,530萬元,已發放7852人的並軌資金,合計為8,951萬元;在群眾工作中,嚴格貫徹《工會法》,對71戶改制企業依法履行了相關的民主程序,順利通過了《職工安置方案》,為推進國企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礎。
2006年是國企改革的攻堅決勝之年,南崗區繼續堅持工業、商業、街道三條戰線同步推進,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構築合力、攻堅克難,全面啟動23戶未改制國有企業的改制工作,確保70%的企業完成改制,其餘企業基本完成改制,誓奪國企改革攻堅的全面勝利。
關注百姓福祉發展社區衛生服務
2005年,南崗區被國家衛生部、民政部、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同時又被授予具有中醫藥特色的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的榮譽稱號;被衛生部、全國牙防組確定為全國社區口腔衛生保健服務示范區。
———打造品牌,增強中醫藥服務的輻射力與信譽度。打造特色專科。全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有獨特的中醫專科優勢,能夠提供六種以上的中醫藥特色服務,尤其是中醫精神病科、脈管炎專科、骨傷科等專科融入預防服務工作中,60%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站都能提供針灸等4種以上中醫藥服務;實行雙向轉診,與醫大、省醫院建立雙方合作關系,為居民就醫開闢綠色通道。在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了平民病房,降低了基本醫療保險的自付比例,對弱勢群體就醫實行『三免四優惠』(免掛號費、免診查費、對鄉鎮70歲以上弱勢群體每年免費體檢一次;處置費優惠10%、輔助檢查費優惠10%、住院床費優惠10%、手術費、辦理衛生許可適當優惠)。2005年共讓利於民78.7萬元,減免人次2.2萬,做到了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
———突出中醫藥特色優勢,在社區衛生服務六位一體功能中注重發揮中醫藥的作用。南崗區將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納入當地的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總體規劃,開展有特色中醫活動。開展健康乾預工作。南崗區重視對亞健康人群危險因素的乾預工作,對全區60歲以上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檔案,針對健康、亞健康、疾病人群、特殊人群分別制定了社區診斷,提出乾預措施,用中醫的辨證論治、養生保健方法來指導其預防工作;將中醫藥適宜技術引進到社區衛生服務領域,加強常見病、多發病防治工作。注重發揮中醫藥的特色與優勢,運用中醫辯證施治理論,積極開展了中醫醫療工作,使社區居民的一些常見、多發病,不出社區就可得到基本治療。
———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的監管,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上水平。全區社區衛生服務根據社區衛生服務考核千分標准,建立了動態監管、末位淘汰、兌現獎懲機制,推動了全區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健康、持續發展。
2006年,全區衛生工作確定以項目建設為主線,進一步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預防控制重大疾病,加強農村衛生工作,進一步發展社區衛生服務,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整頓規范醫療服務秩序,嚴格醫療衛生服務監管,著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2006年新建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力爭實現社區衛生服務網絡覆蓋到城區全部人口。年內對全區60歲以上老年人要全部建立健康檔案。2006年要全面實施『隨時護齒,從我開始』社區口腔健康促進項目。在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立全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指揮中心。
積極推進『三免四優惠』有關措施的落實,圍繞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這一主要目標,力爭今年在九院、骨傷、婦產、穆斯林、二輕產院、中醫院、中西醫、王崗醫院建立平價病房。
發揮優勢開創工商聯工作新局面
南崗區工商業聯合會始建於1954年4月,現有會員1400餘名,街道、鄉(鎮)基層商會20個,汽配、酒吧、商服、體育用品行業商會4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各個歷史時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幾年來,南崗區工商業聯合會(區商會),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圍繞中心、發揮優勢、當好助手、開拓創新,堅持『三服務』的工作宗旨,遵循『兩個結合』的工作指導原則,『團結、幫助、引導、教育』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樹立有為纔有位、虛事實做的工作理念,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創造性的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系列活動,充分發揮會務工作的信息作用,連續幾年被省、市工商聯評為先進(標兵)單位,從而開創了南崗區工商聯工作的新局面,社會影響力明顯提昇,社會知名度明顯擴大。
按照中共南崗區委提出的『建設首善之區,構建和諧南崗』的總體要求,結合工商聯的職能任務的實際,充分發揮工商聯組織的統戰性、經濟性、民間性的優勢,我們著力做好幾項重點工作:一是堅持政治上引導,經濟上服務的工作思路,努力探索做好新時期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私營企業連續開展文明誠信創建活動,抓好有針對性和有實效性的教育培訓工作;二是認真履行參政議政的職能。經常深入會員企業及時准確了解掌握民營企業發展情況,做好會員中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推薦和先進人物評選工作,代表和維護會員企業的合法權益,提高參政議政的質量和水平;三是切實加強組織建設。認真抓好地區性基層商會的改選換屆和行業商會(協會)的組建工作,為開展工商聯的主題活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四是引導會員企業開展好以扶貧開發獻愛心為主題的光彩事業活動。不斷增強民營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意識,培養民營企業家成為『愛國、敬業、誠信、守法、奉獻』的社會主義事業優秀建設者;五是組織會員企業開展以商招商,以企引企為主要形式的經貿活動。引進和留住民營資本積極參加南崗區經濟發展和生態型城區建設,參與國企改制和新農村建設,不斷增強會員企業在區域經濟發展和構建和諧南崗中的貢獻份額;六是牢固樹立以商為本,服務立會,調研興會的工作方針。圍繞我區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這個目標,積極為會員搭建項目對接、人纔招聘、稅企溝通、法律諮詢等引導性服務平臺,構建和諧的社會關系,及時為會員提供政策信息,組織科企對接活動。努力實現區工商聯由行政型向商務型的轉變,由機關型向服務型的轉變,為建設『首善之區和構建和諧南崗』貢獻力量。
發展都市型農業打造新農村樣板
南崗區是全省唯一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哈爾濱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所在地,近年來,南崗區緊緊依托園區建設,大力發展都市型農業,努力打造新農村建設樣板。
———現代化裝備農業,奠定物質發展基礎。哈爾濱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在國家科技部等六部委和省、市農業綜合開發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投資3億元,初步建成了10個標准化現代化農業示范園,形成了設施園藝高效生產區、農作物標准化種植區、畜牧標准化養殖區等六大功能區,實施了中以、中美、中加等國際合作和一系列農業高新技術示范推廣項目,使南崗區農業初步呈現了農業現代化的特征和景象。
———工業反哺農業,提昇農業產業化水平。引入農業工業化理念,用現代化工業裝備農業,用現代化科學技術提高農業,用現代化管理方式管理農業,積極吸引一大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入區進園,發展農業生產基地,推進土地流轉,帶動勞動力轉移。全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已達到20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4家,市級龍頭企業1家,2005年龍頭企業資產總額為18億元,銷售收入實現24億元,利稅完成2.1億元,出口創匯70萬美元。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周邊地區農戶6萬戶,其中帶動南崗區農戶4000戶,人均增收1200元。2005年全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已超過全區農村總勞動力的50%,農民人均收入達到5311元。
———發展旅游觀光農業,闢建都市型農業基地。重點沿運糧河『一帶』建成了百家姓林園、菁菁農業生態科技園、滿族文化館、農家樂、哈爾濱市農業開發博覽中心、海順農業科普教育中心等一批休閑觀光農業項目和基地,該鄉已被批准為全國農業科普示范基地和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實踐活動基地,休閑觀光農業正成為南崗區新農村建設的特色主打品牌和新的農業經濟增長點。
———城市帶動農村,合力推動新農村建設。區委、區政府提出了建設新農村『六新一好』目標,即『建設新村鎮、發展新產業、培育新農民、建立新經濟組織、創建新環境、樹立新風尚、建設好班子』。重點通過『通、改、建、延、進』五項措施和切入點組織推進。由區直39個部門和街道組建10個推進小組,22名區五大班子領導與全區22個村建立包扶機制,通過全面推進『五大活動』,即『大調研、大規劃、大討論、大培訓、大對接』,啟動五個新農村『試點村』建設,紮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
南崗區計劃經過五年時間努力,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統籌城鄉發展、服務『三農』的新體制,較為完善的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公共管理服務的新機制,為『三農』工作創造良好的新環境。到2020年,全面實現城鄉體制對接、城鄉社會發展同步、城鄉社會保障並軌,基本實現城鄉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