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8日電 記者從哈爾濱市南崗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了解到,該中心在對20多所大中型幼兒園、托兒所的預防性消毒質量監測中發現,孩子們的玩具和水杯消毒質量較差,合格率低於60%。
昨天,疾控中心蟲媒防制科的金德利向記者介紹說,對轄區各級各類托幼機構的消毒工作和消毒效果進行檢查指導、監測評價是他們的常規工作范圍之一。檢查包括物體表面、空氣、教師手、消毒劑、高壓滅菌5項內容。而物表則包括桌子、臥具、玩具和餐飲具等設備。
日前的一項檢測表明,消毒液和教師手合格率達到100%,玩具和水杯合格率低於60%。
據介紹,托幼機構的不同用具要使用不同濃度的消毒液,如玩具消毒劑的濃度要達到250—500毫克/昇,水杯、衛生間消毒則要用500毫克的氯制劑進行消毒處理。玩具消毒則要求能浸泡的要浸泡,讓消毒劑充分接觸玩具,這樣的消毒效果要比純擦拭的要好。但是,而一些托幼機構的玩具不可格,就是因為存在消毒死角,致細菌滋生。
此外,孩子們使用的水杯消毒情況不容樂觀,是因為幼兒園常用冷水清洗杯子,一些油膩的東西很難洗淨,即便經過遠紅外線消毒,但由於有機物附著表面已形成保護膜,在規定的時間內,很難殺死病菌。
『教師將手張開,做細菌質標檢查。』金德利說,教師手不但跟孩子親密接觸,而且也跟孩子的食物密切接觸。許多托幼機構的餐廳與孩子活動室之間都有一定的距離,用餐具拎食物時,如手不乾淨,將會直接污染孩子的食物。
據介紹,濕漉漉的肥皂盒和反復兌裝使用的洗手液瓶,都會在潮濕環境下變成細菌的培養基。因此,他們要求教師不但要勤洗手,而且推崇用肥皂洗手好於香皂,洗手時不要立即將肥皂衝掉,要停留二三分鍾,以在手上形成一種保護膜,起到保護作用。同時建議肥皂盒要帶孔,以妨止滋生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