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6日電 5日,有關部門負責人向記者描繪了未來群力堤的美好藍圖——它將建設成為一條集防洪和休閑為一體的人文綠化景觀區。
據介紹,群力堤防工程位於城區西部,東側緊鄰顧鄉大壩,西側在春雷戰備公路與新發新農堤相接,全長13.5公裡,堤頂寬10米,防洪標准為50年一遇。
借江造堤保護環境
據介紹,為增加群力堤綠化、景觀效果,實現休閑、交通等多種功能,經報請市政府批准,省發改委、松遼委和水利部等相關部門同意,現已將堤頂設計加寬至50米,加寬工程長10.65公裡。按照群力新區總體規劃堤防規劃及沿江風景長廊景觀規劃,在確保防洪護城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沿江、灘涂、濕地及生態綠化的自然優勢,將堤防工程,水域風光、生態環境、景觀游覽、城區建設等有機結合起來,充分體現群力新區的洋氣、大氣和靈氣,使其成為塞北江南。
建綠化帶建景觀廊
加寬群力堤防堤頂道路是群力新區建設發展的需要。按照哈爾濱市群力新區總體規劃,利用10-15年時間,將群力新區打造成為哈爾濱市具有區域性競爭力、影響力的集居住、商貿、游憩為一體的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型新城區。按照群力新區總體規劃,在堤內側100米寬的范圍內要建設綠化帶,擬將群力堤防堤頂道路由原10米加寬至50米,建成集防洪、休閑為一體的景觀區,而目前群力堤的堤頂寬度,不能滿足群力新區總體規劃確定的沿江生態景觀廊的要求。
提昇標准加固堤防
群力堤防堤頂道路加寬是松花江防洪的需要。群力新區的現狀是以廢魚塘、廢棄地和荒灘為主體的行洪區、澇窪地,1998年的大洪水中,該區域全部被洪水覆蓋。實踐表明,推進群力新區建設,必須以建設高標准的堤防為基礎和前提保障。目前批復的群力堤防標准為堤頂寬10米50年一遇標准,存在堤頂過窄,防洪能力弱的問題,對群力新區構成潛在危險。堤頂路的加寬,一方面與群力新區總體規劃相適應,有利於提昇堤防建設的環境品位,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將來進一步提高防洪標准,加高加固群力堤,保護群力新區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保障。
群力堤防堤頂加寬是保持松花江堤防整體性的需要。1998年洪水過後,哈爾濱市全面加強了堤防建設,目前哈市松花江城堤其他區段均已達到百年一遇標准。群力堤作為後建的新城堤,需要與整個城市防洪堤防連成一線,在堤防高度、寬度、建設標准、景觀風貌等方面必須相一致,使哈爾濱整個城區堤防真正成為完整、渾然一體的城市安全的保障線和市民休閑的風景線。
根據《群力堤防工程可研報告》,工程概算總投資19829萬元(不含堤頂加寬工程的投資),其中,亞行貸款4414萬元;國家投資11449萬元;地方政府匹配資金3966萬元。
省、市領導對於開發群力新區,特別是群力堤建設非常重視,省領導分別於2004年3月9日、4月21日到群力新區調研,針對群力堤防建設標准和堤線改線等問題提出了具體要求。一是要求充分利用群力堤的優勢,建設成旅游觀光帶,使其成為哈市城市休閑游的一個亮點;二是盡快與國家水利部和松遼委溝通,對群力堤線進行適當調整,向外擴充,在保護好二水源的基礎上,利用好這些荒灘,增加土地效益,減少對耕地的佔用。5月9日,哈爾濱市政府專門召開協調會,就群力堤防建設問題進行了認真研究,綜合專家意見,結合哈爾濱市城市總體規劃和哈爾濱市群力新區總體規劃,對搞好群力堤建設做出了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