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8日電 黃金周是旅游的大好時節,然而記者近日隨機采訪了多位剛剛旅游歸來的市民,聽他們講述了旅游中遇到的種種不愉快。
很多游客去香港玩,都希望帶些質優價廉的電子產品,比如數碼相機、MP3、攝像機等。參加港澳游的餘麗小姐告訴記者,在香港,導游曾安排游客們在一家電器商店停留了足足兩個小時之久,很多人都購買了導游推薦的數碼產品。
『商店陳列櫃臺中的各種數碼產品,一旦你看中某款要求購買,店員總是說這個型號不好或者缺貨,趁機向游客推銷另一款相機。而這種相機往往是非知名品牌。』餘麗對數碼產品有一定了解,因此似乎看出了一些門道。
她告訴記者:『很多游客回哈後纔發現,花了不少錢買的產品比如變焦倍數、像素數等都遠遠不及很多同等價位的知名品牌的產品。』
在某開發企業工作的謝明先生說起港澳游,有一肚子委屈,他說,選擇港澳游是為了讓兒子去迪斯尼樂園開開眼,根本沒想購物。『然而,因為孩子年齡小,旅行社要求必須交800元的年齡差別費。到了香港,當地的地陪根本不告訴你晚上住在哪裡,除了看景點外就是逛商店,還不許隨意逛,只能去他們指定的商店。人一進商店,店門一關,你不買東西甭想走。有一次在一家珠寶店停留了整整五個小時,因為團隊中有兩個游客沒買東西,導游的臉拉得好長,最後那兩位游客在導游的軟磨硬泡中成了消費者,團隊中最多的花掉近2萬多元錢。』
來自相關投訴部門的統計顯示,當前旅游投訴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部分旅游企業對景點設施、參觀項目不實宣傳、誤導消費;合同條款設置模糊,規避責任;提供的酒店、交通工具及餐飲標准低於承諾;旅行社減少合同約定參觀的景點;以聘請當地車輛、人員為由,向消費者重復收費;強制消費者參加自費項目,否則百般刁難;引導消費者到購物點,以『超低價』、『免關稅』、『攀老鄉』等形式誘惑消費者購買質次價高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