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9日電 近日,伴隨著哈爾濱人半個世紀的老防洪牆被部分拆除,由此拉開哈爾濱市香格裡拉親水通道休閑廣場工程建設的序幕。今年盛夏,市民將可以從友誼路通過香格裡拉『親水通道』直達松花江邊,並可在香格裡拉休閑廣場娛樂、健身、觀光、看水。
8日10時許,記者在香格裡拉大飯店附近看到,公路大橋和香格裡拉大飯店之間,近3米高的防洪牆已經被拆除大約有四五十米,拆除的牆體已經運離現場。幾名工人正在被拆的防洪牆附近平整地面。據一位經常來九站公園鍛煉的老人介紹,老防洪牆6日晚上被拆除的。當日16時許,她鍛煉完回家,那時防洪牆還好好的。7日上午,她又來鍛煉時,就發現牆被扒了。
據工程建設指揮部有關人士介紹,目前松花江沿岸現有景觀單一,功能上只注重防洪,石砌護坡、高築河堤等傳統工程環境較差。隨著松花江大頂子山航點樞紐工程的完成,松花江哈爾濱江段將常年保持115米左右,為使哈爾濱市沿江整體環境有較大改觀,哈爾濱對沿江一線周邊環境逐步實施昇級改造。今年沿江風景線的改造范圍確定為公路大橋至濱洲鐵路橋景觀段約4.3公裡。改造工程分拆牆、增綠、整飾公園、修建廣場、立面裝飾、燈飾亮化六個方面。
按照昇級改造總體方案的部署,將在正陽泵站至香格裡拉之間為市民建設一條『親水通道』,從而解決公路大橋至九站街近兩公裡范圍內缺少沿江通道的弊端。同時,結合九站公園內的地域條件,建設生態型廣場,實現沿江透江、透綠,為市民看水、休閑、健身、觀光和旅游提供便利條件。伴隨香格裡拉親水通道休閑廣場的建設,周邊環境也將得到極大改善,原有旱廁將改為水衝式廁所,正陽泵站外裡面也將隨之改造,使其與周邊建築環境相協調。
在施工現場靠近松花江畔的一側,市民趙先生對記者說,2002年修建了新的防洪阻浪牆後,老防洪牆的防洪功能是有些減弱,因為年久失修,影響了江畔景觀。但防洪牆是哈爾濱人民戰勝洪水的見證,如今拆除了讓市民多少感到有點留戀。車輛廠退休老工人忠國說,防洪牆是斯大林公園和九站公園的圍牆,把市區的喧鬧隔在了公園之外。圍牆拆掉建廣場,江畔的寧靜但願不要被破壞。
新聞背景
1957年,松花江乾流發生特大洪水,哈爾濱江段持續高水位,道裡、道外沿江兩岸,大部分房屋內發生管湧、滲水,並有倒塌、潰堤的危險。
1958年,作為哈市人民戰勝洪魔的見證,修建了防洪紀念塔。同時哈爾濱在城區修建防洪阻浪的水利工程(又稱老防洪牆)。老防洪牆長4.4公裡,高度1.5米左右。
1986年,哈爾濱又將1958年修建的防洪牆進行了加高。達到現在防洪牆的高度3米,防洪標准為100年一遇。
1998年,松花江再次發生特大洪水。為增強防洪能力,2002年,哈爾濱在原有防洪牆臨江內側又修建了一道防水阻浪牆(又稱新防洪牆)。新防洪牆長4.8公裡,防洪標准為200年一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