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
搜 索
服務重心下移求實效 省建設廳廳長談新農村建設
2006-05-10 14:53:1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蔣國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10日電 『加強村鎮規劃和環境整治,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農房改造建設和改路、改廁步伐,從根本上改善農民人居生存環境和村容村貌。』史殿臣說,這是省建設廳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工作重點。全省建設部門將提供規劃、建房、環境整治和培訓等方面的技術服務,滿足農民和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在村鎮建設過程中,要考慮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要從當地的實際出發,充分尊重農民意願。要克服把新農村建設當成建新村、蓋新房的誤區,千萬不能超越農民的承受能力搞建設。』

  3.7萬個村改善環境是一場『持久戰』,要盡可能做到資源共享。

  史殿臣說,我省農村建設工作量大、面廣、點多、分散,3.7萬多個自然村莊需要逐步改善環境,一些小村莊還需要撤並,新農村建設是一場『持久戰』,要充分認識其長期性和艱巨性。

  『要盡可能做到資源共享。』在村莊建設中要做到資源共建共享,比如垃圾、污水處理設施不要每個村都搞一套,要從過去村鎮建設習慣搞『山寨式』的各自為政誤區中走出來;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項目要向郊區或村莊延伸,以城帶鄉,以鎮帶村。史殿臣認為,發展小城鎮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切入點和必由之路,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密不可分,必須統籌考慮,協調發展。小城鎮的基礎設施既服務於城鎮,也服務於周邊的村莊,要以鎮帶村,大力發展重點小城鎮,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

  新農村建設要處理好『三個關系』

  史殿臣說:『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尤其是要正確處理好「三個關系」。』要處理好發展農村經濟與改善人居環境的關系。人居環境改善工作要結合發展生產進行,通過縣域經濟發展、產業布局調整、小城鎮建設和村莊整治的規劃安排,改善農村發展的條件,增強農村發展活力。

  要處理好政府幫扶與農民自主參與的關系,從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把國家政策扶持和農民的辛勤勞動結合起來。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通過政策引導農民對直接受益的公益設施投資投勞,重點是農民急需的項目,特別是單憑農民和村集體力量做不成的公益設施。

  要處理好近期改善人居環境與長期制度建設的關系,加強規劃建設管理,建立公共設施多元投資體系,建立以農民為主的基礎設施運行維護管理體制,為農村人居環境的持續改善提供制度保障。

  服務重心下移,新農村建設纔有保障

  『堅持服務重心下移,做好新農村規劃、建房和村莊整治是「重中之重」。目前我們已經深入大慶、齊齊哈爾、鶴崗等七市十幾個縣、30多個中心村,贈送農房建設方案3000多冊,幫助編制村莊建設規劃,指導農房建設和村屯環境整治。』全省將爭取用1~2年時間完成小城鎮和村莊建設規劃編制工作。我們將向農民推薦、指導建設草磚、草板、苯板復合牆體等多種類型住房,爭取讓建房農民都能住上保暖經濟、舒適安全的節能省地型住房。史殿臣說,『省建設廳將成立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指導委員會,在全省建立起省、市、縣、鄉、村五級推進網絡體系,確保新農村建設開好局、起好步。』

責任編輯:劉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