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2日電(記者 張丹 付巍) 近日,哈爾濱文廟院內的小桃紅和乾枝梅相繼開花,吸引了不少哈爾濱市民到此觀賞。
![]() |
繪畫愛好者在這裡寫生 |
![]() |
文廟院內的小桃紅和乾枝梅相繼開花 |
據了解,哈爾濱文廟始建於1926年,落成於1929年。這座東北地區現存最大的祭祀中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者--孔子的廟宇,原佔地面積60000平方米,現僅存2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5674平方米。結構為三進院落,屬典型的清代建築風格。
文廟的建築以大成殿為中心,南北形成一條中軸線,由南端的影壁向北,經泮池、泮橋、櫺星門、大成門,至二院大成殿,在建築上形成高潮,最後收尾於三院的崇聖祠。文廟主體上的建築物,使用了清代最尊貴的"黃琉璃瓦",即"皇頂",屋頂款式也使用了最高等級的"廡殿頂"與"重檐完殿頂"。彩繪為清代創造的繁密構圖,大面積瀝粉貼金,兩側配殿規格低於主殿,因而用了"灰陶瓦"、"綠琉璃瓦"。屋頂為"歇山頂"、"卷棚懸山式"等款式。這種強烈的對比不僅襯托出主體建築的高大、雄偉,祭祀孔子的大禮規格,也把中國社會幾千年來的封建等級觀念在建築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 |
哈爾濱文廟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