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辭工別妻 病榻前服侍115晝夜 孝子喚醒植物人母親
2006-05-14 06:14:4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徐日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14日電 2006年1月26日,一位普通的勞動婦女、一位養育了三個子女的慈母,在做飯時不慎煤煙中毒。後經醫院全力搶救保住了生命,但是卻成為了植物人。兒子辭掉工作、暫別妻兒,堅守在病床前115個日夜無微不至地細心照料,創造了醫療史上的奇跡——母親終於蘇醒了。

  『媽,現在我還欠你的!』黑龍江省康復醫院的病房內,杜喜愛母子相互注視著,會心的微笑從心裡漾到臉上,整個房間彌漫著濃濃的母子親情……

  按摩、擦身、喂飯、放音樂、講故事……100多個日日夜夜,兒子李印軍就是這樣寸步不離、衣不解帶地守候在植物人母親的病榻前,用心堅守著那份萬中有一的希望。也許是李印軍的反哺之心感動了上蒼,又或許是母親不忍心看到日漸憔悴的兒子最終失望,5月10日,在母親節即將來臨之際,杜喜愛聽到了兒子的呼喚,李印軍用熾熱的親情將母親從冰冷的沈睡中喚醒。

  一次意外

  母親中毒成植物人

  12日,記者在黑龍江省康復醫院的病房裡,見到了杜喜愛母子。病房內灑滿陽光,兒子李印軍正在病床前忙活著幫媽媽做康復治療。李印軍因長期熬夜、睡眠不足而顯得憔悴的臉上始終掛著幸福的微笑。58歲的杜喜愛躺在病床上,溫柔的目光時時追隨著兒子的面龐,略顯蒼白的臉上同樣掛著掩飾不住的欣慰與歡喜。雖然是在醫院,但母子之間的眼神交流,仍然讓人感覺到了家的溫馨。

  聽說記者是來看望她們、並想了解發生在她們母子之間的故事時,杜喜愛滿足地從嘴裡吐出幾個字:『孩子,好!苦了他們了!』

  李印軍說,自己一家是雞西人,父親是雞西一企業的工人,在2001年就已經去世了。他是家中的老大,今年38歲,是雞西一煤礦的司機。下面還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也都成家立業了。打從記事起,李印軍就知道,媽媽沒有外出工作過,而是終日在家中勞碌,照顧著全家人的飲食起居。父親去世後,母親靠父親單位按月發放的100多元的遺屬生活費過日子。一個月100多元錢僅夠老人維持日常開支,但她卻經常從這筆為數不多的生活費中節省出一些,給孫兒們買吃買穿。每當兒子、女兒想給她一些錢時,媽媽總是說『我老了,沒什麼用錢的地方,你們年輕,還是多留點錢給自己貼補家用吧』。在李印軍的記憶中,媽媽就是一直這樣愛護著他們,照顧著他們。

  2006年1月26日,李印軍永遠也忘不了這一天。人人都在准備過年,媽媽獨自一人在家給大家蒸包子。可能是因為歲數大了,蒸好包子後,媽媽卻忘記熄滅爐子裡的火。當李印軍發現時,媽媽已經被煤煙熏得昏倒在地。隨後,李印軍和弟弟將母親送到醫院搶救。經過半天的搶救,杜喜愛睜開了雙眼,可是眼睛裡卻再也沒有了往日的慈祥的光輝,面對兒子的呼喚已無動於衷。醫生的一紙診斷讓李印軍傻了眼:母親已成了植物人,目前正處於昏睡狀態,蘇醒的可能極小。

  

  

  

  一份期待

  暫別妻兒堅守床前

  『媽媽還不到六十歲,好不容易把兒女們盼大了,要享福了,卻突然成了這個樣子,她的生活不應該就此結束。』李印軍的話也說出了弟弟妹妹的心聲。家庭會議後,李印軍揣著兄妹三人的全部積蓄——五萬塊錢,送媽媽到省城哈爾濱治病。

  工作辭掉了,8歲的兒子交給了妻子……李印軍和媽媽在黑龍江省康復醫院一住就是半年。他說,當時也沒想太多,只是一個心思,那就是一定要治好媽媽的病。不管媽媽是否能夠醒來,做兒子的都要盡到全心全力。從此,李印軍的全部生活就是——照顧媽媽。

  在醫院裡,長期照顧一個植物人患者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杜喜愛每天幾乎都要不停點滴,排尿、換藥、拔針……為了讓不會喚人、不能喊疼的媽媽不受一點委屈,李印軍夜夜合衣而眠,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並將手機的鬧鍾設置為每隔一小時就響一次。現在,李印軍經常驕傲地告訴大家,自己的生物鍾已經比鬧鍾還准了,不管什麼時候睡覺,保證一小時醒一回。半年中,李印軍從未耽誤過給媽媽拔針換藥。

  為了讓媽媽在病榻上也能舒服一些,他天天給媽媽洗尿布,把媽媽伺候得乾乾淨淨;為了讓媽媽用充足的營養回復健康,原來只會煮面條的他天天換著樣給媽媽做飯做菜;為了幫媽媽康復,他跟護士學按摩、每天不停地給媽媽放音樂講故事……100多個日日夜夜過後,媽媽沒有變瘦,而李印軍的體重卻嚴重下降了。醫院的醫生和護士們見到李印軍這樣孝敬母親,都暗暗地豎起了大姆指,每天查房的時候,都要在他們的病房裡多停留一會兒。當弟弟妹妹要來換李印軍時,他卻說:『你們都有工作,好好乾,媽看病用錢就靠你們了。照顧媽媽的事,讓我來吧,我身體好,能橕得住,我要看著媽醒來。』

  

  

  

  一份堅持

  寸草之心誓報春暉

  要使腦部嚴重損傷的人,從深度沈睡中蘇醒的機率低得讓人心寒。雖然親人和朋友們『放棄吧』的勸說不時在耳邊響起,但兒子的一句『爸爸,長大我也這麼對你好』的鼓勵,讓李印軍更加堅定了『有一絲希望也不放棄』的決心。

  李印軍的父親過世後,幾乎沒有留下什麼積蓄。李印軍兄妹三人也都只是普通打工者,經濟條件都不是很好。給母親治病不僅要付出時間和精力,還需要很多錢。然而即使付出再多,要將沈睡中的植物人母親喚醒,也是一件希望很渺茫的事情。看著李印軍為了照顧母親,自己卻一天天地憔悴,周圍很多人勸他,『算了吧,放棄吧,心意盡到就好,老人家會明白這份苦心的,又何必最後落得人財兩空。』

  親人、朋友們的勸說言猶在耳,想想弟弟妹妹和妻子沈重的家庭、經濟負擔……一個人的時候,這個年近不惑的男子漢不只一次拉著媽媽的手,哭出聲來說:『媽,你會醒嗎?兒子的話你能聽到嗎?我很累了,不知道還可以堅持多久。』可是媽媽的手動也不動,眼睛還是直勾勾的看著天花版。堅持還是放棄?為這個問題,李印軍徹夜難眠。

  『如果媽媽的意識還在,看到兒子要放棄她了,她會不會搖頭垂淚呢?』『會的,一定會的!我真混,媽媽一輩子為我們兄妹活著,為這個家活著,她怎麼苦都沒放棄過,而我還沒到最後一分鍾,怎麼能放棄,我要救我媽』。

  天亮後,李印軍的妻子帶著孩子來看奶奶。8歲的兒子看著爸爸說:『爸爸,你對奶奶真好,等你老了,我也對你這樣好。』聽著兒子的話,李印軍的心像針紮一樣。

  『凡事要做到最好,可是什麼是最好呢?只要你認定你付出的最多,就是你做到最好了。』自此,李印軍堅定了信心,做好了一切准備,只要還有一口氣,就是有一天窮得賣血,也要給母親治病。對於他的這份決心,弟弟、妹妹、妻子、兒子都堅決支持,他們把三家所有的錢都拿出來,所有能借到的錢都借到。弟弟妹妹上班掙錢,妻子在家照顧孩子,而心細的李印軍,就在醫院裡服侍母親。

  累了、困了、苦了、煩了,就在病房門口抽上一支煙,或者在媽的床前掉兩滴眼淚。信念是堅定的:決不放棄。

  

  

  

  一個奇跡

  昏睡百天母親蘇醒

  別人不會想到,讓母親和自己說句話有多難,這在李印軍的心裡卻成為奢望。然而正是這個奢望,成了李印軍的動力,推著他一直向前,最終創造了奇跡。

  媽媽身體健康的時候,李印軍最喜歡和媽媽一起聊天。有一次,媽媽開玩笑地對兒子說,『印軍,養你們那麼大,你們欠我的,以後要是對我不好可不行。』自從媽媽出事後,守在病榻旁的李印軍常常想起這句話。

  10日,李印軍像往常一樣,一邊給媽媽喂水一邊和她說話:『媽,我還欠你的嗎?』這時杜喜愛的眼睛忽然奇跡般地動了,流下了兩行清淚,用含糊的聲音說,『不欠了。』李印軍像觸電一樣蹦了起來,杯子掉在了地上,水灑了他一身。可是他完全顧不得了,大聲叫道:『媽,你聽著我說話了?』杜喜愛艱難地點了點頭。

  李印軍的眼淚再也忍不住了,他瘋了一樣跑出病房,跌跌撞撞地跑向醫生辦公室,一路喊著:『醫生,我媽……醒了。你們……快去看看!』

  醫生證實杜喜愛的確已經蘇醒後,李印軍一邊流著淚,一邊笑著。他拿起了手機,打通了雞西親人的電話,哽咽著說出了三個字:『媽醒了。』

  當晚,李印軍抱著媽媽痛快地哭了一場,這次的哭和前一天截然不同:此時的眼淚中有希望、有幸福、有感激以及母子之間那份無論時間與空間、不管天災與人禍都難以割捨的親情。115個日日夜夜,兒子無微不至的細心服侍,將母親從冰冷的世界裡,喚回到溫暖的人間。

  康復醫院主任醫生王德生告訴記者,現在杜喜愛對外界的刺激已經有了意識,從根本上和植物人有了區別。雖然她現在還不能走路、說話不完全,但康復只是遲早的問題。是現代醫學手段和親人無私的愛,聯手創造了這個植物人昏睡115天後,被喚醒的奇跡。 看著躺在床上朝自己微笑的媽媽,李印軍對記者說,媽媽雖然醒了,可是到真正可以和從前一樣生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會始終如一地照顧媽媽,一絲都不會松懈。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