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愛子身患重病母親捐腎救兒 母愛擊退死神
2006-05-14 08:55:19 來源:長春日報電子版  作者:趙雪 王丹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電:49歲的農村婦女李秀珍為了挽救身患尿毒癥、腎髒嚴重衰竭的兒子,毅然決定將自己的腎髒移植給29歲的兒子。近日,這例親屬共腎移植手術在吉大一院取得了成功,母愛最終擊退了死神。

  昔日英雄突患重病

  29歲的岳英俊,是黑龍江省巴彥縣窪興鎮一個普通農民的兒子,他是家裡的老大,身下還有兩個妹妹。

  在父母和妹妹們眼中,英俊一直是他們的驕傲,身高1.80米的他身體健康,朴實善良。岳英俊1994年參軍,在部隊光榮入黨,擔任過班長,曾榮獲優秀士兵的稱號。1998年8月17日至9月13日,岳英俊到嫩江、松花江抗洪搶險,受到了部隊的嘉獎。因為家裡只有他一個兒子,父母年齡偏大,妹妹又到了出嫁的年齡,在父母的一再要求下,1998年年末,岳英俊戀戀不捨地離開部隊。

  2005年6月,岳英俊臉、腳突然浮腫,身體一向健壯的他和家人都沒當回事。當年9月,他的病情突然加重,全身浮腫,岳英俊這纔到哈爾濱就醫,被確診為腎炎轉尿毒癥,病情已經非常嚴重了,醫生讓他住院治療,但因為家裡經濟條件所限,岳英俊只接受了幾次透析就回家了。

  怕母擔心隱瞞病情

  『媽,我只是得了腎炎,沒啥大事!』怕母親擔心,岳英俊沒把真實的病情告訴母親,可看到兒子日漸虛弱,細心的母親察覺出兒子的病情一定很重,在她的一再追問下,纔得知實情。『英俊,媽一定要把你的病治好,只要媽還有一口氣,就是傾家蕩產也要救你。』隨後,岳英俊開始接受透析。為節省醫藥費,聽說哪家醫院透析便宜,他就去哪家。

  今年春節後,岳英俊在治完病回家的列車上結識了換腎6年的『病友』,從『病友』的口中,他纔得知治療尿毒癥最好的辦法就是換腎。在這位『病友』的建議下,今年3月末,一家人滿懷希望來到長春。

  平凡母親捐腎救子

  到長春後,等待腎源的岳英俊病情日漸嚴重,從一開始兩三天做一次透析發展到一天做一次,曾4次病危。看著兒子每天都在生死邊緣掙紮,而腎源又非常緊張,李秀珍做出了為兒子捐腎的決定。

  得知母親要為自己捐腎,岳英俊心如刀絞。由於過度擔心他的病情,母親一下子瘦了許多,看上去要比實際年齡大得多。母親含辛茹苦養育他長大,現在正是回報母親的時候,卻還要讓母親獻出自己的腎來救他。『就是自己死了,也要讓母親健健康康活下去!』為了打消母親的念頭,他生氣地告訴母親:『換腎的事兒你就別再提了!』可李秀珍並沒有死心:『兒呀,你要是死了,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母子倆抱頭痛哭……哭過之後,兒子還是拗不過母親,最後岳英俊默認了母親的決定。

  母愛感動醫護人員檢查結果表明,母子倆血型相同,李秀珍身體健康,可以為兒子捐腎。吉大一院器官移植中心的醫護人員也被這深深的母愛所感動,格外精心地准備著手術。中心主任傅耀文告訴記者,手術的難度挺大,因為供者是健康人,醫護人員必須在充分保證供者生命安全、術後健康的前提下實施手術,同時還要恢復受者的腎功能。

  4月26日,中心成功進行了親屬共腎移植,母親的右腎被移植到兒子體內。術後第二天,岳英俊的腎功能就恢復正常。

  『我媽下沒下手術臺?』

  兒子岳英俊被推出手術室後一直住在重癥監護室內,而母親住在另一間病房內。蘇醒後的岳英俊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媽下沒下手術臺?』因為重癥監護室不允許家屬陪同,他就一天兩三次拜托照顧他的護士去看一下旁邊病房的母親,了解母親的情況。

  得知母親出院的消息,每次妹妹送飯的時候,岳英俊總會問:『媽媽的情況怎麼樣?刀口還疼不疼?』還一再囑咐妹妹:『你跟媽媽說我在這兒一切都好,醫生護士對我非常好。你給媽多買些營養品,讓媽多吃點水果,媽媽總捨不得花錢……』在聽到妹妹肯定的答復後,岳英俊纔會安心吃飯。

  出租屋內母斷腸

  10日,記者見到了這位令人感動的母親。為了節省醫藥費,為了讓兒子出院後能多補充些營養,5月6日,李秀珍提前出院了。『我想離兒子近些!』體重只有44公斤的她,躺在醫院附近的一間僅能容下一張床的出租屋內,雖然時時要忍受著刀口帶來的疼痛,但最讓她牽腸掛肚的還是病房內的兒子。

  『你要好好照看你哥哥,看看他今天的臉色怎麼樣,看看他有沒有精神……』每次女兒去醫院送飯時,李秀珍都反復叮囑女兒。對她來說,只要聽到女兒傳來兒子日漸好轉的消息,再大的疼痛對她來說都不算什麼。

  『兒子,我挺好,刀口已經不疼了,別擔心我,你要好好休息……』因為沒有手機,李秀珍自進入手術室後就再也沒與兒子說過一句話,在記者的幫助下,李秀珍終於聽到了兒子的聲音。

  兒子的生命得到了延續,對於母親李秀珍來說,沒有什麼比這更值得高興和欣慰的了。現在讓李秀珍發愁的是,手術之前給兒子治病已經花了十四萬餘元,再加上幾萬元的手術費用,讓原本拮據的家庭變得一貧如洗、負債累累,家裡已是能借的都借了,能賣的都賣了,可兒子以後還需要服用抗排異藥物,這筆錢又從哪來呢?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