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5日電 在哈爾濱市西大直街,有一座建於1902年的百年氣象臺,曾為中東鐵路氣象臺,如今那裡正在實施搬遷,這座百年老建築也要被拆除,實行『異地遷建』,記者聞訊立即趕往現場調查。
據記者手中的資料顯示,這座百年氣象臺曾經是向當時的沙俄殖民者的軍隊外阿穆爾軍區司令部提供軍事氣象情報的地方;日偽時期曾為偽滿洲國中央觀象臺管轄的哈爾濱地方觀象臺,不向民間預報,只為侵華日軍提供軍事氣象情報;解放後,先後為哈爾濱氣象臺和黑龍江省氣象臺。1958年黑龍江省氣象臺遷移到香坊區後,這裡為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的教職工宿捨,現為哈爾濱工業大學教職工宿捨。
百年氣象臺經歷了沙俄時期、日偽時期、解放戰爭和新中國的建設時期,記載了哈爾濱百年間的屈辱與輝煌,是非常珍貴的城市發展史的見證。僅就其作為侵華日軍的罪證遺址而言,就有毋庸置疑的保護價值。它與緊鄰的原中東鐵路尤格維奇小學(以首位中東鐵路總工程師尤格維奇之名命名)在日偽時期作為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獨身宿捨白都寮恰成一個歷史見證的組合,其建築藝術亦獨具特色,這種百年以上的建築在哈爾濱已屬鳳毛麟角。據一位文物專家介紹,這是我省現存建造年代最早的氣象臺,盡管尚未確定為文物保護單位,但有確定無疑的文物價值。現在,政府職能部門已將這座老建築擬定為第四批保護建築。
記者在現場遇見拆遷公司的人,他們證實了異地遷建的說法,並說,要做到將所有建築構件包括磚在內逐一編號後再拆下後遷建。有關專家對此說法不予認同。『遷建』是有嚴格的法律規定和程序的,要有各級專家論證,各級部門的批准,拆除與建設的公司也要有相應資質。多位建築專家均認為,一座百年的歐式建築要做到原磚原構件不被拆壞根本沒有可行性。在現場,拆遷公司的人也已經感到了難度,這座建築樓梯的鐵藝欄杆是用極堅固的鉚釘鉚在一起的,他們也表示,這是無法拆卸的。而那些被混凝土牢固地粘合在一起的百年磚牆如何能一塊塊拆下,他們沒有把握。
保護古建築有《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法》、《中國文物古跡保護准則》等法律法規,有關人士認為,決不該有違法拆建的事情發生,應該留下這個珍貴的歷史見證。
記者請教相關規劃設計、建築專家,他們都說,這座氣象臺體量不大,在那一大片開發區域中恰在中心一個很小的位置,完全可以原址保留在中心位置,並不影響整體建設。而一旦拆除,一個珍貴的歷史見證就將灰飛煙滅,其損失將無法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