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7日電 哈爾濱市醫院醫護比、護士與病床比等均明顯低於國際標准;護士短缺,95%醫院病人的生活護理工作由病人家屬完成;1個護士每多照顧1個病人,病人死亡率就昇高7%。近日,哈爾濱市某醫院護理部主任懮心忡忡,她已相繼接到數名護士遞交的離職出國工作申請。作為哈爾濱市技術設備最優秀的醫院之一,該院兩年內已有16名優秀護士離職出國,護士,尤其是經驗豐富的優秀護士短缺問題在該院愈發突出。
哈爾濱市各大醫院目前同樣面臨臨床護士短缺難題——在哈爾濱市,醫護比例僅為1??0.78,而國際標准比例為1??2。
現狀一
護士嚴重短缺護理全靠家屬
據介紹,目前,哈爾濱市臨床護士與床位數之比約為0.3??1,甚至連1978年衛生部要求的0.4??1都難以達到。護士配備不足,一方面增加了護士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則導致病人缺少優質的護理。
記者在哈爾濱市各大醫院走訪時發現,很多醫院的白班護士每人要負責15至20位病人;公休、節假日和夜班護士,每人需要負責30至40位病人。為每位病人送藥、點滴、查體等工作佔據了他們絕大部分的時間,很多護士在吃飯時都經常被叫到病房護理病人。
由於護士人手不夠,95%以上病人的生活護理不得不由病人家屬或家屬僱用的護工來完成。有的醫療護理,甚至靜點的拔針工作都是由家屬完成的。一位病情嚴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一級護理患者的家屬告訴記者說:『除了打針、吃藥和查體,病人的一切都需要家屬來照料,病人住院後,其子女需要輪流請假來護理。』
現狀二
護理工作繁重難達國家標准
專家介紹,按我國規定,接受一級護理的病人,護士應為其做到:每周擦浴1至2次,預防褥瘡;每天翻身擦背2至3次,口腔護理2至3次;密切觀察特殊藥物的治療效果及反應;按醫囑協助患者進行床上或被動活動;每15至30分鍾巡視一次。
然而這樣的一級護理標准,哈爾濱市絕大多數醫院的護理都很難達到。由於護士工作量大,很多必要的護理程序不得不被省略。數據表明,病人死亡率與護士所照顧的人數密切相關,1名護士照顧病人數4至6人,病人死亡率約14%,在此基礎上,1名護士每多照顧1個病人,病人死亡率就上昇7%。
原因
醫院為降成本護士一減再減
醫院護士為什麼這麼少?記者從一家專門培養護士的學校獲悉,該校每年畢業的護理專業畢業生約300人左右,其中被各醫院錄取約一半左右,其他學生只能轉入其他行業。該校負責人指出,哈爾濱市每年培養的護士並不少,醫院臨床護士短缺的主要原因是目前護理工作收費過低,無法為醫院帶來直接經濟效益,醫院因此需縮減護士人數。此外,工作緊張勞累,收入少且得不到充分尊重,一些護士工作幾年後便改行或出國從事護理工作。
據了解,哈爾濱市醫療護理收費最高的三級甲等醫院,初次靜脈輸液的收費為每次4元,以後為兩元。護士負責取藥、加藥、配藥,共約20分鍾,注射、巡視至拔針少則半小時,多至數小時。按這種護理收費,大醫院每任用一名正式護士,直接體現的經濟效益情況則很可能是虧損幾千元。因此,醫院非但不希望增加護士,反而會在每次減員增效中直接減少護士數量。
建議
適當提高費用尊重護理工作
對於哈爾濱市目前護理現狀,很多患者的家屬叫苦不迭:為陪伴患者,其親屬不得不請假護理;而夜晚陪護更為困難———要在病床邊坐著熬過一個個漫長黑夜。更多市民擔心的是,現在老人子女多,兄弟姐妹可以輪流護理,而以後一對夫婦、4位老人、1個孩子這樣的家庭將越來越多,如果醫院護理不到位,年輕的夫婦們如何承擔起這樣的陪護壓力?
業內人士指出,為改變醫院護士短缺、臨床護理不到位的現狀,其合理的解決辦法就是應當細化每個護理環節,明確每個環節的收費和必須達到的護理標准。衛生行政部門還應對醫療機構執行這些標准情況及醫院醫護比、護士與病床比進行嚴格監督,對不達標者進行處罰。
專家提出,應適當合理提高護理費用,使護理不再成為造成醫院虧本的工作。醫院應調整收費項目的比例,如提高診療、護理等核心醫療的費用,降低藥費、儀器檢查等費用。在不加重患者經濟負擔的情況下,使其得到高質量的醫治和護理,並把患者親屬從病床前『解放』出來,這樣不僅可以保證護士數量,確保工作質量達標,也可緩解患者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另外,社會應給予護士與醫生同樣的尊重,明確界定其工作范疇,盡可能減少護士所從事的非護理工作,使護士能夠把全部的精力都有效地投入到為病人提供優質的服務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