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8日電 自2002年以來,道裡區安昇街93號居民邵桂茹一直精心照料患小腦萎縮、癱瘓在床的81歲婆婆。多年來,她摸索、總結出一套照顧生病婆婆的有效辦法並將其制定成『護理時刻表』,每天嚴格按時間表護理。在她的精心護理下,曾因小腦萎縮癱瘓而近乎失語的婆婆,如今不但能同人聊天,一個月前,還奇跡般地能夠坐起來了。
邵桂茹今年46歲,曾是市婦女兒童用品商店營業員,工作時就因表現出色被單位評為『十佳營業員』。同丈夫結婚後一直與婆婆生活在一起,一家人相敬如賓。
2002年,婆婆患上小腦萎縮,當時正待崗在其他單位打工的兒媳辭去了工作,專心在家照料婆婆。得知小腦萎縮患者應多活動,她就每天起早扶婆婆下樓晨練;因婆婆吞咽神經萎縮,吃東西困難,她就調樣為老人做面片、餛飩、粥等流食;以往愛說愛笑的婆婆,因講話困難經常一天不說一句話,兒媳就每天教婆婆一個字一個字地查數,誘導她多講話。
自婆婆癱瘓後,邵桂茹不斷總結經驗,摸索出一套照顧婆婆的方法並制成『護理時間表』,一天中,從早到晚做什麼安排得井井有條:每半小時喂水、每兩小時翻身、每三小時接尿、每晚洗腳按摩、每隔一天排便、每周洗澡……為讓婆婆生活規律,她還將每天早、午、晚喂飯時間也固定,為讓婆婆補充營養、防止便秘,她還將每天喂一個雞蛋黃和一個水果的時間也固定在護理時間表上。
一天夜裡,婆婆因腿疼卻不忍心招呼熟睡的兒媳,一邊哭一邊強忍著,兒媳醒來連忙為婆婆按摩,心疼得直掉眼淚。第二天一早,她就在自己屋安上個鈴鐺,繩拴在婆婆床邊,囑咐婆婆腿一疼就拽繩招呼她,但從那以後,不等婆婆搖鈴,她就已經習慣每晚起夜兩次照顧婆婆。
多年來,因婆婆身邊離不開人,邵桂茹不但從未出去旅游過,而且連家門也很少出,親戚都打電話和她聯絡,因不能出門,同事、朋友、同學大多和她斷了聯絡,但婆婆病情的日漸好轉讓她感到欣慰,盡管癱瘓在床,老人卻紅光滿面、神清氣爽,而且漸漸恢復語言功能,能和人聊天。最讓她高興的是,婆婆一個月前竟奇跡般能夠坐起來。近來,邵桂茹正准備買一輛輪椅,推著婆婆去室外看『外面的世界』!
兒媳對婆婆的這份孝順,贏得了婆婆一家人對她的尊重,婆婆對她更是疼愛、感激,只要一有親朋好友、左鄰右捨、社區工作人員到她家看望,老人就拽著人家的手,眼含熱淚地傾訴兒媳對她的好,還一再囑咐來人:『她對我付出的太多了,有機會一定幫我宣傳一下我這個好兒媳!』兒媳卻一再回絕,她說:『孝順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只不過做了我應該做的事,用不著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