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透籠農貿』搬出哈一百 未來市區專業市場將逐步退出二環
2006-05-19 07:02:2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19日電 營業9年,業戶500。提到哈爾濱市道裡區的透籠農貿市場——哈市最大的海鮮產品集散批發市場,哈爾濱人毫不陌生。海鮮味道的空氣、擁擠的人流、經常堵塞的交通……帶給市民購物方便的同時,也給市民帶來了許多煩惱。5月底,這個海鮮集散批發市場將搬出哈一百。搬出哈一百後,海鮮批發市場將走向哪裡?哈市海鮮市場供應是否會受到影響?

  搬遷 打造新商圈搬走老市場

  大連大商集團出資5.5億元實現對『國有百貨第一店』哈一百的資產重組,為道裡區構築現代商業中心、振興道裡商圈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打造冰城新標志——新瑪特、哈一百變臉新業態、開放兆麟公園、構築國內最長的T形『建築文化長廊』、四季暖廊連通各大商廈……未來的道裡中心區將以建築藝術廣場一帶為核心,形成經濟上富有活力、環境上富有魅力、文化上富有感染力、社會上富有影響力的『四力合一』的城市中心區。

  大手筆的新規劃必然有破有立。道裡區除將對這一區域內的危棚房進行改造外,還將遷走一個歷史悠久的大市場——哈一百地下透籠農貿市場。海鮮市場的搬遷,是道裡區兆麟街區整體改造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緩解道裡區交通壓力,優化索菲亞廣場周邊環境將起到重要作用。

  前身 馬路市場遺留歷史問題

  提起老透籠農貿市場,哈爾濱人都不陌生。上世紀80年代末,在哈一百樓下的大街上,一溜巨大的半封閉長篷下,鱗次櫛比的攤床、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吸引著熙熙攘攘的人群來這裡選購果菜糧油、海鮮副食。透籠農貿批發市場與當時同在街面上露天經營的透籠小商品批發市場連接呼應,成為道裡商圈的標志性市場之一。

  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整體環境的改善,這個紅火的市場帶來的弊端也日益凸顯,那就是髒、亂和對城市交通造成的梗阻。為了解決這一痼疾,適應新的流通業態,同時改善業戶的經營環境,為市民創造更舒適的購物環境,哈市政府下大力氣決定對該市場實施退路進廳改造。

  歷史 9年前成功進行大搬遷

  當時,哈一百為了響應市政府的號召,斥資1300多萬元對其地下倉庫進行了裝修改造,為透籠農貿批發市場構築了舒適的『新巢』。1997年8月12日,在市政府的妥善安排及哈一百的努力配合下,透籠農貿批發市場在新址隆重開業。

  一個新市場開業之初總要度過一段瓶頸期,很快,一個規范市場帶來的發展後勁就讓業戶們嘗到了甜頭。該市場管理人員告訴記者:『一開始,我們這裡都是原來市場的老業戶,生意紅火之後帶來了更多的新業戶,很快新業戶根本就進不來了。到現在,我們市場裡基本都是當年的「老班底」,業戶隊伍非常穩定。』

  瓶頸 位置錯誤積弊爆發

  『退路進廳』是當年哈市對市場業態的一次成功改造。但是,作為農副產品的一級批發市場,尤其是以海鮮批發為主的這種特殊市場與市中心這一地理位置之間的矛盾卻是始終不可調和的。

  海鮮批發對新鮮度要求很高,進貨、出貨頻繁,尤其是那些進貨的商販每天起早進貨,對市區交通和周邊市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據哈一百有關人士介紹,每天早晨,哈一百樓前停車場、曼哈頓商廈附近以及周邊的咪表停車場,都要停放三四百臺次來透籠農貿批發市場送貨、進貨的車輛。對周邊的市民來說,農貿批發市場的紅火對他們是一種難熬的折磨。『一般車輛的「隆隆」聲還好點,聽長了就習慣了。可是那種農用車「突突突」的聲音太鬧心了,震得人心裡直發顫。』家在附近的市民汪大爺對此頭痛不已。

  而對市場本身來說,市中心這個黃金地段也給其發展帶來了無法克服的障礙。據該市場管理人員介紹,目前該市場共有近500業戶,雖然不少新業戶想加入進來,但市場已經實在無法擴容。『由此,我們對面的波賽東海鮮批發市場也就應運而生了。』

  針對該市場存在的攤位擁擠、通道狹窄、人流不暢、衛生條件不好等問題,哈一百曾擬投資改造地下停車場,來實現市場的擴容。但是,市區停車難已經並將日益成為困擾城市發展的一大難題,這項改變市中心停車場用途的計劃,自然沒有得到有關部門的批准。

  社會 呼吁遷走海鮮市場

  在今年的哈市人大會議上,市人大常委邵秀茹、王青坡聯名提出了《關於對道裡哈一百海鮮市場整體易地搬遷選址問題的建議》。身為醫生的邵秀茹常委說:『如果說當年透籠農貿市場的退路進廳屬於「對癥治療」的話,現在應該是立足長遠,對這個問題進行根治了。』

  邵秀茹認為,搬遷後的海鮮批發市場不宜再落戶市中心地帶,其一,市場產生的垃圾和難聞的氣味將影響市容市貌;其二,送貨、上貨車輛不利於周邊居民生活,產生噪音擾民問題;其三,車輛集中影響城市交通,造成阻塞;其四,市中心區域空間有限,限制市場的規模,不利於其長足發展。從海鮮批發市場的特點來看,大型冷凍庫是很必要的,但在市區就很難建設。如果將市場遷至二環以外,將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更有利於做大做全。發揮規模效益後,業戶自然就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收益;而成本降下來之後,商品的價格自然也就隨之下降。因此,將透籠農貿市場遷離市中心地帶,無論對城市的整體規劃,還是對業戶、市民都十分有利。

  一級農貿批發市場給交通帶來的壓力讓身為醫生的邵秀茹感受頗深。一年深秋,她隨救護車出診搶救病人,車行至地段街附近的菜庫一帶時,道路被進城送秋菜的農用車堵塞,急得她當時便叫司機停車,自己和同事跑著趕到患者家。

  邵秀茹說,原來大連市的海鮮批發市場就建在火車站附近,到了大連一下車就能聞到那股濃重的『海蠣子味兒』,非常影響城市環境和形象。後來大連市將海鮮批發市場遷到了郊區,方便了運輸,還改善了市容市貌。

  專家 批發市場不宜在市中心

  從交通、集散、環境要求看,農貿批發市場本身就不適合放在市中心。哈市城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認為,哈一百海鮮批發市場搬遷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其所處位置是哈爾濱市中心區,與周邊中央大街、索菲亞廣場等景觀極其不符。

  該負責人介紹,哈一百海鮮市場作為一個批發市場存在於市中心,屬於歷史原因。隨著哈爾濱市總體規劃的不斷完善和實施,它的遷出是城市發展的必然。作為批發市場,集散是它應該發揮的主要作用,從哈一百海鮮市場的目前狀況看,已經不能適應這個功能。擁擠的空間,緊張的停車場,特別是隨著市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海鮮數量、質量要求都有大幅提高,產品保鮮集散需要及時的運輸,交通條件的制約,讓哈一百海鮮市場已不能滿足這個要求;哈一百海鮮市場規模不足以滿足現在市場需要,需求數量的增加,經營品種的增多,其原有的空間有限,不能提供充足的倉儲空間,制約了其發展。且海鮮市場的存在也不符合哈一百作為道裡區中心區現狀環境的要求,也會對旅游業產生一定的影響。

  從城市總體規劃角度看,大型批發市場應處於城市二環以外,便於貨物集散和人流集散,需要有專業性物流集散匹配,需要存貯空間,這些都需要大空間作為基礎。

未來 專業市場將退出二環

  『哈市將對市區內的專業型市場,包括批發市場進行規范整頓,逐步將這些專業市場遷出二環以外。』哈爾濱市發改委流通處負責同志這樣說。根據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行政許可(審批)項目目錄,組建和建設大型商品批發市場的審批實行『核准制』。『大型批發市場首先需符合哈爾濱市總體規劃,其選址必須建在城鄉結合部或者建在二環以外』,這是建設大型一級批發市場的必要審批條件,同時還應該滿足的條件是杜絕污染環境和乾擾市民生活,不能堵塞城市交通。

  這位負責同志介紹,目前市區內大型批發市場都屬於傳統型的市場,主要功能是直接交易。從外埠經驗以及經濟發展需求看,這不符合大型批發市場的發展要求。未來的批發市場,應該逐步走物流、電子信息平臺交易、電子配送的路線。發改委在批建批發市場項目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不能堵塞交通,不能影響環境,應該具備商品集散、物流配送、商品周轉的基本功能,還應具備倉儲區的條件。物流運營體系在大型批發市場中佔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發展物流需要滿足的條件是二環以外,鐵路公路等集中運輸方式的交匯處,符合倉儲、運輸條件。只有這樣,纔能對市場提供良好的服務。

  對於傳統市場退出市區,發改委的同志認為,中馬路果品批發市場搬遷到二環以外後,『三馬』地區的整個交通、環境狀況得到了根本改善。而且,現在的哈達果品批發市場無論是規模還是效益,都是果品市場在『三馬』地區時不能比較的。

  下一步,哈市將逐步對市區內的傳統類型市場進行搬遷、整頓,大型批發市場退出二環後,可以通過『農轉超』的形式,利用超市滿足市民的便利需求。

業界 市民吃海鮮將便宜

  攤位、倉儲、運輸的成本在批發市場的經營成本中佔據了主要部分。一位長期從事海鮮批發業務的業戶算了一筆賬:在哈一百的黃金位置,攤位費貴眾所周知;倉儲費高,而且倉儲容量有限;一般海鮮通過空運到達哈市,從機場到市中心距離遠,交通不暢,很多路段對貨車禁行,無形增加了成本。如果將批發市場搬遷到二環以外,這3方面成本將大幅下降,每年每平方米經營成本大約可下降3000元至5000元。經營成本下降後,一部分增加了業戶的利潤,另一部分,必然通過海鮮價格體現,市民吃海鮮將會便宜。

責任編輯:焦洋